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张晖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要求。要把握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从中国式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中找寻实践进路。
一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充分彰显。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奔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推动农业合作化,持续不断地进行贫困治理,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将乡村融入城乡经济循环体系之中,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大历史观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全面推开、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民生在发展中不断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推动共同富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党中央坚持以乡村振兴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确保亿万农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不掉队、赶上来,充分彰显了党的“三农”情怀、历史自觉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考量。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顽固障碍。城乡融合发展缓慢何以破题,新发展阶段何以促进城乡融合?其重要抓手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三农”短板,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新阶段可谓是被赋予了城乡融合发展新内涵,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不仅是理论的要求,更是实践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站在战略高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引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我们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在此背景下,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引领和关键动力所在。一方面,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能够有效激活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充足动能。鉴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加持,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明显不足,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将在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和促进消费结构梯次升级的同时,释放出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能够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加快城乡经济要素双向流动,从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基础。
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其政策和实践指向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延续和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也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线要求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延续和创新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在县域层面构建阻断贫困的长效机制。脱贫地区和人员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点,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要建立防止返贫信息监测机制,实施精准的政策干预,及时防止脱贫人员返贫。同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统筹于整个县域发展的政策中,在通过产业减贫和就业帮扶之余,实现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性政策与各项兜底救助类政策衔接联动,切实阻断贫困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平稳过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选择,不但要增强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还要激发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活力,对象广、难点多、任务重,要在财政投入、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建设,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保障。实践表明,哪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哪里的集体经济就发展得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实现得好;只有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发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优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好这块“蛋糕”,才能确保在共同富裕之路上没有农民被遗漏,才能真正在物质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为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立足于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成效,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其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能力建设。注重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村支书队伍的同时,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主人翁的意识和“领头雁”的能力帮助和促进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其二,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领域,持续探索创新资产管理制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牢牢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其三,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明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联,激发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拓展农村农民增收渠道。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充分挖掘农业新功能新价值,促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休闲农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渗透交叉,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打造、多模式推进的融合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将农产品原料到消费者的完整链条有机整合起来,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能够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三是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培育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生态产业以及乡村新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四是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带动作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分工协作,诸如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抱团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主体,通过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等,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在排水设施、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诊疗水平,满足独居老年人家庭养老服务需求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效能。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均衡发展。大力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形式,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着力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三是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建设,优化城乡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有效衔接,加快形成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融合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