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19周年校庆日主题晚会隆重举办,“双甲子”校庆正式进入倒计时一周年
一指流年处,光阴似箭飞。
当你手捧这本《新视线》时,时光之箭已经穿越119年,朝着2025年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双甲子”校庆的不远未来,飞驰而往。
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路。
今天,站在“双甲子”校庆的门槛上,打开中国农大人的“时光宝盒”,时光之箭的起点,在遥远的1905。
119年前的十月里,一些事件正在静静地发生:
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开工,总工程师詹天佑从此闻名于天下;袁世凯在直隶省河间秋操,首次使用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这个月,还有一件事,铭刻于农大人的记忆深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正式创立。
在遥远的1905年,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新技术,影响了后来的中国。
时光,在人们不经意的地方悄悄埋下伏笔。
1921年7月,一个在未来改变世界、创造新中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悄然成立。毛泽东,这位后来改变了中国的伟人,风华正茂。这一年,同样来自湖南小山村的一个青年人,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在这里,这个名叫乐天宇的“湘伢子”认识了邓中夏等共产党员,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后来,他成为北京农业大学首任校长(校委会主任)。
1922年,章士钊出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毛泽东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时,他资助大洋两万元。在这群走出国门、探寻强国之路的青年人中,有一位“小个子”——后来,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今天,中国农业大学已经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七十五年时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这一天,北京农业大学21岁的大一新生黄辉白、24岁的赵伟之和他们的同学们,正欢呼雀跃着与欢庆的人们一道从天安门广场走过;这一天,很多农大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和人民领袖一起,迎接亿万中国人民新的历史篇章。这些农大人里,有不同时期的农大校长章士钊、孙晓村、陈漫远,北京农大首任校委会主任乐天宇、首任教务长沈其益,不同时期的校友梁希、蔡邦华、胡子昂……
越过七十年,2019年10月1日,1397名农大师生正在天安门广场上,行走在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大典后群众游行的“乡村振兴”方阵里,接受着祖国的检阅……
光阴之箭,穿越年轮。
百廿风华,跃然纸上。
但是,你手中这本薄薄的《新视线》,却——难以描述出119年岁月里,那些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路程;难以体会出119年岁月里,那些仰望星空、坚若磐石的理想;难以刻画出119年岁月里,那些星汉灿烂、熠熠生辉的面孔;难以传递出119年岁月里,那些娓娓道来、掷地有声的教导;难以呈现出119年岁月里,那些书声朗朗、流光溢彩的时光;难以展现出119年岁月里,那些与祖国共奋进、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坚定步伐……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2025年,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双甲子”校庆,将是学校传承历史文脉、展示发展成果、擘画未来蓝图的重要契机,也是学校面向未来、砥砺前行,开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的奋斗新起点。
今天,站在“双甲子”校庆的门槛上,请正在翻阅这本杂志的你,请每一位农大人,打开自己心中的“时光宝盒”,回到与母校相逢的起点,再出发——
随着时光之箭,向着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双甲子”飞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