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钩沉

农学院党组织从地下到公开

北平解放后,根据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员会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总支部于1949年6月7日公布了全校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支部委员和各分支部委员名单。其中,有北京大学农学院分支部的支部书记(周大澂)、支部委员(张肇鑫、吴汝焯)和全部党员(周大澂、张昭即张鹤宇、张仲威、张肇鑫、杜若甫、顾方乔、席占德、吴汝焯、刘宗善、刘贵良)名单。同时,还公开了农学院在沙滩(北京大学理学院)学习时编入北京大学理沙分支部(北京大学理学院和在沙滩学习的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党员组成的支部)党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名单的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壮大。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其各级组织和党员,由地下到地上,由秘密到公开,再到在全国执政,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艰苦卓绝而百折不挠的历程。就本校党组织而言,1924年1月,在李大钊、邓中夏的关怀与指导下建立了本校第一个党支部。此后,由于社会环境和形势所迫,党组织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秘密活动状态。1949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开,结束了秘密活动的历史。

抚今追昔,倍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正如王步峥先生在《农大往事》中写道:“农大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到党组织公开,经历了25年的历史;国家内忧外患,几经沧桑,党组织历尽坎坷:

支部建立初期,时值五四运动后的革命高潮时期,农大党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一度占全体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开展爱国民主运动轰轰烈烈,开创了农大革命运动的崭新局面,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有相当影响的革命力量。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农大党组织受到重大打击。党员人数大减,处境极为艰难,党的活动处于低潮。一批党员骨干被迫离校。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并没有吓倒农大的共产党员。不少人到外地继续参加革命,英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无论内迁后方的,还是留在沦陷区的共产党员,没有放弃斗争,革命火种在继续燃烧。活跃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北大”农学院的党员,环境更加艰苦,以周大澂、张鹤宇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学运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北大农学院的党组织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民主斗争。最终迎来了北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