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扶持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人们对肉蛋奶需求的战略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畜牧业稳定发展,对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多数畜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安全达到较高水平,为保障我国居民“吃得饱”“吃得好”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约束增强,部分畜产品自给率目标(特别是牛肉)实现难度加大,生产效率与世界主要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农牧户养殖规模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养殖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畜产品(生猪、肉牛、肉羊及牛奶)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有效调控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也是促进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遵循,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第一,要加快培育突破性的畜禽优良品种。虽然我国畜禽种源自给率已超75%,但支撑我国肉蛋奶产量的核心种源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进口,针对我国自主培育品种生产效率低、核心种源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要加快培育突破性的畜禽优良品种。
第二,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牧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一是实行“订单式培训”,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三是扶持培育养殖技术示范户,四是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第三,加大对牛羊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恢复并扩大牛、羊良种补贴的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尽快出台全国性的能繁母畜补贴政策,以稳定基础产能;三是进一步完善禁牧补助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四是推行棚圈建设补贴,以改善农牧户的养殖条件。
第四,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机制,实现对畜产品市场的有效调控。一是将农业农村部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与国家发改委的“政府猪肉储备调控机制”有效结合,实现事先调控和事后调控相结合、源头调控和终端调控互相补充的格局;二是要加强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稳定生产者预期;三是要完善畜产品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的协调机制,发挥进出口的有利调节作用,避免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第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三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分畜种、分区域推行标准化生产。
第六,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一是从制度、人员方面完善基层疫病防控体系;二是加强对国外已发生疫情的储备研究和技术普及;三是要强化疫情监测预警,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第七,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全国畜牧兽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继续实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提出的措施多以技术措施为主。还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要实行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补贴政策;二是建立“分散收集、全量利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将分散的养殖场户与分散的种植户有机融合,实现区域内种养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