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2024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论坛二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305C室举办,论坛以“文化遗产与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为主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志东出席并作主旨报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革命(近现代)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所所长吴炎亮,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怡,江南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松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易凤林,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祥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陈列部副主任韩小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全球化与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讲师彭蓓,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仲计水,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靖娟、孙瑞婷、刘晓云等先后发言。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史文瑞主持。
李志东深入地分析了运用红色资源的形势与任务,认为红色资源是见证“两个结合”、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财富。把握好“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的基本原则:一是深入挖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展示好红色资源蕴含的文化价值;二是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用好红色资源,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同时,他还系统地对如何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管理、运用红色资源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特的做法。
吴炎亮指出对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要举措有:一是要强化本体保护,始终把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二是要加强综合研究,深入挖掘和科学阐释革命文物的多重价值;三是要做好活化利用,促进革命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韩小昆表示革命类纪念馆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梁怡通过对一篇红军时期特别的《国际歌》歌词记录手稿的考证,得出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学习,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原则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各界各阶层人民群众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争取全人类解放和各民族人民的幸福。彭蓓对《南京难民大合唱》进行深入解析,展示了该曲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豆子歌作为历史记忆的教育意义。孔祥宇结合大量的珍贵漫画,解读了1931-1945年间的中国存在着一场抗战漫画运动,抗战漫画被誉为抗战期间最有效、最普遍的宣传工具,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卓越的影响力。
易凤林从江西省社科院作为智库的角度宏观地介绍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具体举措及成效。陈松友认为对革命文化的含义要有准确的理解,并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破除或者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有效的武器等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价值功能。刘晓云基于俄藏上海外国语学社赴俄学员的档案资料,深入探讨了有效挖掘与利用上海外国语学社革命资源的路径。孙瑞婷则细致分析了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革命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崔靖娟强调,革命文物融合了知识与思想,具有深远价值,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一致。因此,应深入挖掘革命文物中的思想精髓、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仲计水提出,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华文脉的过程中,应坚守五项原则:首要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其次是坚持先考古、后出让的原则;第三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第四是坚持双创原则;最后是坚持交流互鉴原则。
最后,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晓云对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点评,认为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对文化遗产与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不断地去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蕴藏的精神力量,实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近30余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分论坛,分论坛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