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一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景秋教授主持,汇聚了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的四位杰出专家,共同展开深入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于冰研究员以“长城遗产价值挖掘与保护阐释”为主题,强调了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地位。他指出,长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需要通过持续的考古研究、价值评估与保护修缮工作,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传承给后世。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教授聚焦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蕴与保护传承”。她阐述道,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北京的城市脊梁,更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需要从世界遗产完整性原则出发,加强中轴线整体性保护利用,系统性打造高品质、国际化文化遗产旅游品牌,藉此讲好中国故事。来自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的托马斯·詹森(Thomas Jansen)副教授,以“跨文化的人与多层身份:关于德国、中国和英国遗产的反思”为题,探讨了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交融。他强调,跨国界的文化遗产保护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传媒大学杨红教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国通过传承与发展并重、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推动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论坛还邀请到北京市房山区文物保护所刘珊助理馆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刘少华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吴梅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臧晓琳副教授,四位学者分别以“北京市房山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实践探索”“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特点及经验”“文化遗产保护中公益诉讼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居民网络评论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及其演变研究:以香港、澳门、青岛为例”为主题,分享了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与研究成果。
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原副主任李建平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勃研究员分别就八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共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围绕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保护策略与活化利用展开的学术交流与深入研讨,收获颇丰,期待在来年的学术盛会上再次相聚。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