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心中的双桨•白帆

文/梁玢 1963届

秋天的星期天阳光明媚,女儿陪我去颐和园玩。她知道我的心,体贴地排了一个多小时队租了一只双桨小船。我们母女上船坐好,我熟练地将船划离拥挤的码头。恍然觉得有点什么不寻常,抬头环顾四周,发现码头上的人们都在望着我们。当看见我回头望时,有些人微笑着向我招手,甚至有人鼓起掌来。难道没见过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划船?还是欣赏我划船的动作熟练?我很茫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猛划几桨小船很快离开码头,融入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中。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岸边摇晃着枝条的柳树和远处的亭台小桥,耳边似乎响起了那童年的歌声;随着欢乐的旋律,我与昆明湖的情缘一幕幕在眼前翻过。

‍‍那是1962年夏天,北邮的布告栏中贴出了军体部举办暑期航海夏令营的招生通知。我正发愁暑假没地方去,于是就报了名。夏令营过后传来因自然灾害而被迫停止了的北京市高校航海多项比赛即将恢复的消息。为了迎接比赛北邮着手重新组建航海队,我被选中做5号桨手。就这样我与航海多项运动结上了缘。‍‍

‍对于航海多项运动来说昆明湖是小了点,但是对我们这些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学生来说,这是据市内最近的水面了。每次训练,下了公交车顺着田边小路沿着宫墙走到现在的新宫门进入颐和园,这就算是我们的准备活动了。当年的航海俱乐部码头就在龙王庙。那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用木板搭成的码头,只能停靠4-5条船。时至今日码头还牢固地立在那里,只是再也没有舢板了,也就没有了那些青春焕发来进行荡桨和驶帆训练的学生,真正是这里的码头静悄悄。‍

当年航海俱乐部只有一位教练,负责俱乐部几条舢板的管理,平时对我们也并不进行什么指导,不过保证训练安全是他的责任。遇到大一些的风浪,他是有权禁止舢板出航的。他与北邮男队的队长和政委同是原北京队的队友。北邮航海队的训练自有两位队友负责组织,也就无须他操心了。

‍记得有一次北邮航海队去训练,当天风比较大,大概在4级以上,教练已经封了码头。因为临近比赛,我们一再请求。教练看在老队友的面子上勉强同意男女混编上船,但我们女队还是要求单独进行最后一次练习。船离码头,我们还是升起了白帆。昆明湖上4级风浪中迎风行驶的帆船被风吹得大幅度向左舷倾斜,浪花几乎涌进船舱。所有队员高度紧张,全部压在右舷一侧,船依然有些偏左倾斜。就这样,船像离弦的箭行驶在昆明湖上,很快驶过龙王庙岛前面的“无风区”。再向前行风向突变,主帆猛然打向船右舷,昆明湖上的白帆瞬间不见了。湖面的风浪中只剩下6个小脑袋。真亏得教练严格规定上船必须穿救生衣。当我们被赶来的几艘练习荡桨的舢板救上船时,一个个成了真正的“落汤鸡”。事隔50年,这种糗事还实难忘怀。‍

‍‍当年1000米荡桨比赛是从排云殿码头外出发向南划行500米,在龙王庙东侧绕标返回。荡桨是北邮航海队的强项,配备力量均衡,桨速整齐协调,队员吃苦耐劳,清华大学队几次冲击都未能获得冠军头衔。记得有一次比赛,男队2号的桨意外折断了,就凭着5只桨也没让清华把冠军抢走。除此以外,手旗、绳结、游泳等项比赛也都在颐和园进行。当年的北邮航海队也是榜上有名的。‍‍

航海多项运动增强了我的体质,北邮航海队锻炼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集体观念。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上扬起美丽的白帆……”美丽的颐和园和它那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蕴藏着多少青春美丽的记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