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人物访谈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人物访谈 > 正文

曾凯:敢于突破,不忘初心

曾凯——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2001级本科生,现任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言数科技公司CEO,广州数信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修行 谈笑鸿儒 宁静致远

2001年的秋兰飘香,莘莘学子们齐聚一堂,还未知这将来的四年光阴会对他们的人生作何影响,这位青涩的少年带着高中时代老师的话语踏入北邮的校门。“读大学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大学里有很多的活动让你们开拓自身能力。”老师的话犹在耳旁,而当母校真正向莘莘学子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时,曾凯莞尔道:“中学的老师给我们透露的大学生活还有百分之三四十是要靠自己去体验,才能够理解的,我觉得我可能代表了当时很多的高中毕业生。再回到2001年那个时刻,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到了大学就已经欢呼雀跃、感觉可以放松自己,但是实际上到了学校里面,我们北邮的学习氛围还是非常浓厚的,包括对科技、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这种研究、科研的氛围也非常浓厚,让人在感叹的同时也不禁融入其中,享受探索的乐趣。这是我们刚进大学所不能够马上就知道的,可能要在北邮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理解和体会吧。学校对专业的这种认可和激励潜移默化间将敬业、务实的态度传递了给每一个学子,而这些同样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深远。虽然在企业较多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但是我也要做一些方案的设计和撰写。这个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心浮气躁的人往往难以较好地完成这件事情,当我能够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些事时,这些事情往往能做得更好。而心静则体察精,这份静笃的气息恰恰印证了北邮人致远的缘由。”

当然北邮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气息时刻萦绕在我们身旁,“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加入自动化学院的学生会后,遇到当时的学生会组织部的部长,他是我的一个学长,这位学长就非常地认真负责,而且做事很有条理。我还参加了当时的社团联合会,它是由很多兴趣分会组成的联合会,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社团。作为刚进大学的萌新,有这样的活动参与和组织经验对我们以后的活动开展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这种活动在中学是很难接触到的,特别是面对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对整个活动的管理能力都在这种日常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后来,我比较机缘巧合地加入了学校的爱乐乐团,我在那个社团里做男中音,就有机会去跟其他的高校乐团进行一些团体演出。”

突破 欲穷千里 不拘方圆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正面与反面相辅相成,我们无法改变硬币本身,就要从自身入手,扬长避短。曾凯谈到:“母校笃思慎行的氛围影响了其他人对北邮校友的判断,外界的思维惯性会使我们相对容易被认可为一名专业人士。但这也正是要突破的边界,这种标签可能会限制他人对我们个体的认知。尤其对于商业领域,这种限制也会影响我们自身能力的拓展。”正如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的道理。母校的标签显示北邮学子的能力,同时更加深刻的一点是北邮学子的能力成就了北邮的标签。“因为大家对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的印象就是与计算机、机器打交道是可以的,但是与人打交道,可能能力要欠缺一点,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每个人的能力不应该由外界决定而应该靠自身完善。”

曾凯的工作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长不受限的思维。“我实际上是05年本科毕业以后,在北邮附近住下来,和学校一直保持着互动,当时在北京主要是从事计算机和外语的培训。优秀的外语能力是我生活轨迹初次发生一点变化的契机,当时我读大三,大四的时候开始了实习,在这个实习的过程,我的英语沟通能力再次得到挖掘,机缘巧合间,也就有了一份英语翻译笔译的工作,因此我在本来是计算机方向的实习工作过程中意外地收获了另外一个工作机会。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因为这个事情,我又结识到以后的培训机构的合作伙伴,并与他们合伙在南三环成立了培训公司做计算机跟外语的培训,所以这段起初的实习经历出乎意料地成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他也深有感触:“实习,其实是在丰富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所以我鼓励我们大二大三的学妹学弟有机会多多接触一下学校以外的社会。虽然现在很多人把学校、家庭、社会独立地划分开,但我认为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被视为一种教育联合体,学校教育可以与社会很好地融合。融合的工具和方法,可以通过实习去增强,实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家与学校以外的这种更广层次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这个过程得到一些新的机会,让大家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鼓励我们的学弟学妹能够去实习,而且实习的内容不一定要跟自己现在的专业非常地契合。”因为刚步入大学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可以如万花筒一样,从不同角度绽放不一样的光彩。“当我们的职业规划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时,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屡见不鲜的情况。虽然大学只占据了人生的四年时光,但这四年的课程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生轨迹,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影响变作财富,将这种影响转化为正向输出。当所学的专业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就要学会去平衡它,比如通过辅修或通过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自己心态和预期的调整。四年的时间,希望大家能在这里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并突破自我,不要因为专业的边界而受限。”

连接 良师益友 落叶有根

人不可能孤立地存活于世,面对母校的羁绊、朋友的陪伴,我们要倍感珍惜。在母校四年的时间我们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了友谊。北邮人的互助和分享,更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这种“连接”中。离家的人总是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母校作为我们生活四年的地方,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一份深厚的感情。曾凯坦言即使毕业多年,也仍一直在关注母校的动态。“我们的身上有着母校很深的烙印,所以真的很感激北邮,也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我觉得人生就是个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过程,其中北邮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受益一生。”

母校作为千万学子的成长平台,而又通向未来的四面八方,我们从学长那里汲取养分,向阳生长。再次感谢曾凯学长为我们带来的珍贵分享。

学生记者团:张殊宁 黄雨昕 姜明轩 王黎姿 曹译匀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