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系列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至少包含三层含义: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对教育评价的议程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首个对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的纲领性的中央文件。《总体方案》彰显了回归教育立德树人本源正道,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必须有科学而有效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支撑,并发挥正向的导向作用。《总体方案》的印发实施,无疑为实现这一重大目标立下一块重要基石。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受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涉及不同主体,历来是各国教育改革焦点和难点。也因为实施难度大、触及问题多,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科学领域一门“显学”,形成了众多评价模型和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比较重视知识传授,在学生评价方式上偏重以考试为主,学生考试成绩也就相应成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绩效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共识,对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学校都有所探索,出现了“绿色”评价、监测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模式,但大多是在区域或学校层面改革,很难大面积推广复制。同时,由于中高考升学指挥棒的强大作用及其体现公平的机能影响,这些探索难以超越分数考试评价方式形成系统化体制机制。“五唯”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也多源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论文,关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和破“五唯”导向,突出破立并举、系统设计、精准施策,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制度性意义的改革举措,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的施工蓝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措施,使以往在这些方面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内涵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顶层设计更加清晰的政策部署,如成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层面强化国家事权、加强统一领导,这一重大制度安排强化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又如强化地方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等等。这些业已成形的制度安排在《总体方案》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凝练。
《总体方案》将“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从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要求,充分凸显了党委和政府作为教育评价第一主体的关键作用。这一制度安排与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所提出的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备的教育治理督导评价机制。
强调党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制度含义
《总体方案》作出这样的制度安排,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对政府治教、学校办学、教师育人、社会关切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性,因而并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专业性事务,而且是全党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并参与的公共事务。不仅要看教育工作者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成效,更要看地方党委和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的职责履行水平和程度。必须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纳入教育评价体系,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确立科学履行教育职责的体制机制。
第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攻坚战。《总体方案》对完善党委和政府教育职责评价的制度设计,是在教育治理中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重要制度安排。抓住这个“纲”,就抓住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考核省级政府对教育的履职情况,主要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要评估最终结果,也要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科学政绩观和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
第三,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对教育评价的议程设置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基础上,并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引导下开展。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价值观、人才成长观固然与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同地方党委、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密切相关。因此,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将教育工作职责放到立德树人上来,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引导社会形成对教育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破“五唯”全面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工作、优先发展教育的自觉性、认识度和行动力空前提高。不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亲自为师生讲时事政治、上思政课,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直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为许多党政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具体行动。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但也要看到,当下,“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仍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端正育人导向的干扰源。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唯GDP的倾向有所扭转,但教育工作中“唯升学率”论仍然大行其道。随着我国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和高等教育接近并进入普及化阶段,“片追”风愈演愈烈。一些地方评价教育工作成效就看高考录取率,并且从过去简单的升学率演变为“一本率”“重点率”“985率”直至所谓的“清北率”;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在听取教育局汇报工作时只听考取清华、北大的有多少人,而对如何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如何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缺乏兴趣和热情。
《总体方案》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三不得一严禁”的负面清单: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正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如果确实落实到位,必将成为刺向“五唯”顽瘴痼疾的锋利手术刀,对于营造教育良好生态、回归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将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5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作者: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