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我校2014级新生入学报到接待工作于9月2、3日在体育馆如期展开。9月2日一早,校园里就迎来了许多前来报到的新生以及新生家长。新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家长们略带牵挂的目光,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工作人员忙忙碌碌的身影,共同交织出一幅壮丽的迎新画卷。
在信息化的特色背景下,我校自2012年开始采用“数字迎新”平台,将迎新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数字系统进行操作。今年,为方便广大新生和家长,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与科研院共同推出了微信迎新,通过添加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buptweixin)账号,即可享受到校指引地图、校车查询、迎新办理等服务。
“数字迎新”的实际运用效果如何,广大师生又如何看待“数字迎新”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记者为您带来以下报道:(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wNTM3MzYw.html)
记者:王书记您好,今年又有一批新的学生来到了北邮,您对他们有什么话想说呢?
校党委书记 王亚杰:今天我来到迎新现场,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股信息流迎面扑来,我们今年推出的数字化迎新在很多方面都展现了一个新的风貌。比如,新生在没有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的信息渠道了解学校的很多详细情况,包括专业的设置情况、迎新的程序等。我觉得这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也展现了我们北邮的一大特色,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第二,我想说两句话。首先对所有的新生同学们要说,学校以育人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所以学校会从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尽最大努力给所有的同学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其次我还想特别跟新来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成为北邮的一员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烙印,他们会终身烙上北邮这两个字。同学们应该珍惜北邮的荣誉,也应该珍惜得到这样的机会,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父母争光,为北邮争光,为国家争光,将来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栋梁。谢谢。
记者:乔校长您好!前不久,您在人民网主办的全国首届高校校长论坛上就“大学的创新发展如何体现”做了主题发言,面对新一批北邮学子,您希望他们如何能超越自身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学二代、工二代、农二代”标签,在北邮这个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静心求学,最终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创一代”呢?
校长 乔建永:你今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北邮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你的问题涉及到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目标,应该说我们学校的一切办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展开的,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它的真正答案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在我们的教学、教辅、管理等方方面面学校的工作中。
如果从宏观上说,我个人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无非是三个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是传授;第二个就是培养能力;第三,我过去也说过,就是我们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这是创新精神的种子。
首先,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传授知识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的同学到北邮来,学习知识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提供捷径,而且,能够开智,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周围世界。
其次,能力培养我一直认为非常重要。所谓能力,是指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大体上也有几个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的能力;第二是实践的能力;第三是与同学、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三个方面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学习的能力。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现在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寝室、在教室、实验室,乃至于在公共场所,在商场剧院,我们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海量的知识,但是如何选择性地学习,的的确确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再谈创新实践的能力。北邮有比较完整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北邮也是一个以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强或者非常强而著称的一所优秀大学。在我们校园里,应当说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是一项常规化的活动,同学们在北邮可以得到这方面非常好的培养。
再一个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呼唤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协同的能力,就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获取知识,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自己创新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最后,除了学习知识、传授知识和提升能力以外,我们还要保护好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我认为这是创新精神的种子。我们每年都招好几千的新生,北邮现在总共有好几万的同学,在我看来,这好几万的同学就是好几万颗创新的种子,他们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教育给他们的。我认为北邮所能做的,就是为这几万颗创新的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空气、水分以及阳光,让他们尽早在北邮这片沃土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些教育举措,我们的同学就可以在北邮这个校园里迅速成长起来。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过去成长的环境也不同,但最终都会在北邮这个校园里成长成才,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谢谢。
记者:安老师您好!请您给我们演示一下“数字迎新”平台的使用。
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安杰:数字迎新系统,我校已经连续使用三年了。在新生来报到的时候,凭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条码,到学院去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报到。学院使用扫描枪,可以方便地从数据库里找出这个学生的相关信息,帮助他完成第一个环节的报到。之后在户籍的环节、邮局的环节、党组织关系的环节等若干报到环节之中,都是用扫描枪方便地确认学生的信息,同时也确认他报到是否完成本环节。全部环节完成以后,学生再到学院进行最后的确认,学院发给新生一卡通,这样所有的报到流程就能够完成。
在报到过程中,同学可以通过pad、手机或微信查到自己报到的过程,确认哪些步骤已经完成了,哪些环节还没有完成。在这个大屏幕这端就展示了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黄色区域表示他必须要完成的,我演示的这位同学还没有来报到,所以他所有的步骤都没有做完。
另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个查询统计的账号,可以随时看到各种类别的统计信息。比如这个页面,展示的是所有的院系目前报到率的情况,可以看到,信通院目前报到率是38.6%,这个报到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因为现在报到才开始了三个小时。我们也可以按照学生专业、办理环节、生源地、政治面貌、民族等等这些分类来做数据统计。比如我们点击按照生源地统计,我们就能看到所有的今年新生的生源地的情况。拿第一个看,上海报到总数应该是32人,现在已经来了10个学生,还差22人。
通过以上措施,所有的办理点和我们关心学生报到的部门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到报到信息。
记者:王处长您好,今年我校推出了微信迎新,您觉得这些新媒体的使用对迎新工作有怎样的意义呢?
学生处处长 王建坤:今年我们新媒体的应用确实给迎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充分体现了我校信息黄埔的一个优势。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我们各个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报到情况,了解报到的人数、报到拥挤的程度,也便于及时的统筹安排。整个报到秩序非常良好有序,今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记者:同学您好!你知道北邮微信推出了迎新服务吗?能不能给我们展示一下?
理学院唐静:我通过关注北京邮电大学的官方微信,了解到了一些在报到过程中很有用的信息。进入北邮的官方微信账号,可以点开校园迎新,这里有非常完整的报到流程。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特别清楚地知道报到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微信上还有一些迎新通知、全景引导、迎新办理之类的服务。如果有其他需求的话,我们也可以点开办公电话,咨询所需要的信息。
记者:你觉得用新媒体迎新怎么样?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理学院新生 唐静:比较方便的就是我们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浏览到整个过程,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很快捷地在手机上找到,直接凭借手机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计算机学院新生 张美佳:现在手机很流行,使用北邮官方微信可以查出很多东西。比如说像方向感很不强的同学,就可以查到地图,查到怎么到学校,而且到了学校之后还可以查到报到流程,很方便。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生 张蔚宸:最大的便利就是方便,加了这个微信可以看到学校地图,不会迷路,也可以了解学校迎新的一些信息,对学校的生活学习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此外,今年我校也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手机校园一卡通业务,新生们可以将北邮校园卡、市政公交一卡通、银行卡、会员卡等集于一卡,通过“刷手机”实现校内食堂消费、图书借阅、门禁识别、超市购物等功能,还可以直接“刷手机”乘坐地铁和公交。进一步为广大新生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新媒体、新技术的本质即意味着不断开拓与创新,而每年的新生入学报到不仅是全校性的“大工作”,更直接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今年北邮推出的“数字化迎新”、“指尖上报到”的新举措,为我校今年的迎新工作注入了“新动力”,真正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信息从“接力”到“共享”的“华丽转身”。愿北邮与莘莘学子一道在创新的天空里越飞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