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北邮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教育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精神家园 -> 教育资讯 -> 正文

农村义务教育“空、弱、散” 须尽快补齐短板

发布日期:2017-11-23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尽快补齐短板(教育眼)

本报记者 张 烁

嘉宾:

邓友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

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苑英科(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那么,如何理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下一步应如何开展工作?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十九大报告为何强调“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袁桂林:这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个别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问题还很突出。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但少数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岛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失学辍学现象,实现国家确定的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十九大提出的“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对十八大以来工作的深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也被一再强调。比如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并开展一次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这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5年,中央开始使用“乡村”概念,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相较“农村”,排除了县镇所在的城关镇,指乡镇以下,这个概念的使用就体现了精准扶贫。

第三,进一步回应广大农民的迫切期望。“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的心声,特别是要求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精准地抓住了当前改革的关键。

记者:“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邓友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其题中之义。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空、弱、散”现象,必须尽快补齐短板。从“空”看,要解决好“有人上”,控辍保学,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从“弱”看,要解决好“学得好”,落实“全面改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从“散”看,要解决好“网格化”,在县域统筹中整体布局学校网点,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并实现校有校标、点有点标。

王烽: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一要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保证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所有规定课程,加大信息化基础条件投入和优质资源配置;二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规划,将农村和城镇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置,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配置和投入标准;三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让农村教师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四要高度重视农民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支持办好农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啃下控辍保学“硬骨头”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啃下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的“硬骨头”?

王烽:2016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考虑到辍学现象集中在农村学生和流动儿童群体,这个数字还是令人不安。初中、小学学生辍学,既有由于教学方式、态度、质量导致的学生“不愿学”,又有学生家庭环境方面导致的“不能学”。啃下这块“硬骨头”,要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为有困难的家庭和儿童及时提供帮助,落实政府各部门、村镇街道、家庭和监护人对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建立失责追究机制。

邓友超:关于这个问题有“三明确”,即现状明确,辍学发生群体主要是初中生和进城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区域集中在老少边穷岛,原因首当其冲是学习困难或厌学;目标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95%,提高1.6个百分点;措施明确,全面贯彻落实今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制定分区域、分人群、分原因、分年度的控辍保学“施工图”,啃下“硬骨头”。

记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邓友超: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神经末梢”,具有分散、脆弱、敏感等特征,必须“来源低重心、收入多倾斜、发展强支持”。针对“进得来”,优化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等政策,降低公费师范生培养重心,加强地方师范大学本土化培养,尽可能用本地人做本地事,培养一专多能、甚至全科的教师;针对“待得住”,全面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到越边远、越贫困补助越高,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也要向乡村教师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针对“教得好”,引导乡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决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

王烽:建议进一步探索落实“县管校用”,统筹县域教师资源,同时利用好大学毕业生、城市退休教师和其他人才资源。

有乡村振兴就必然有乡村教育振兴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角度,理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对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有何启示?

邓友超:这些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均衡依然存在,城镇挤、乡村空、择校热、课业负担重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起的。现在,人民不仅满足于“有学上”,还要追求“上好学”,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说到底是质量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的是结构问题。进入新时代后,教育应更多关注教育体系的结构问题,从完善教育生态的角度,补短板、重协调、可持续,建立一个纵向有衔接、横向有沟通、进出有弹性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要注重教育改革发展的辩证法,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既要坚守底线,也要引导预期。

苑英科:在农村义务教育领域,“不平衡”突出体现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不充分”突出体现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项艰巨任务,“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关键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乡村弱”“城市挤”。

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意义何在?

邓友超:乡村教育强,则乡风文明兴;有乡村振兴,必有乡村教育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定义农村义务教育,依托学校积极发展乡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释放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整体功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重大机遇。

王烽:“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的,农村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阵地,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振兴乡村教育,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

苑英科:“三农”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必须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这篇大文章,提升农村新生代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村义务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和先行工程。

热点新闻

北邮要闻

- 更多 -

电子信箱:news@bupt.edu.cn   新闻热线:010-622820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50644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