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5〕46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参与合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如下,自公布之日起十日之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科研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教一楼503室)。
1 基本情况
奖励种类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支撑互联网+的多维融合内容分发网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陆平、杨震、尹芹、董振江、王文东、方晖、唐雄燕、华新海、聂秀英、吕达、赵培、周亮、王金东、王国俊、杜守富
|
2 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推荐意见:
该项目多年来始终坚持从终端用户和运营商客户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研发,服务社会。项目针对解决传统CDN的三大难题:(1)为支持特定业务建设专用CDN,造成烟囱式架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2)业务感知和管控粗放,无法实现差异化传输和服务质量控制的问题;(3)视频压缩与传输效率低,难以规模开展高清超高清视频业务的问题。
在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的支持下,该项目实现了三个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包括:(1)首次提出统一承载多业务的融合CDN架构,解决了多CDN烟囱式难题,并支持未来业务扩展,制订了行业标准;(2)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三个感知、统一调度的智能管控技术,解决了传统CDN难以支持差异化业务、无法有效控制资源、难以保证服务质量问题,网络利用效率提升30%;(3)提出新的低码率高质量视频压缩算法和OTT组播技术,解决了高清超高清视频传输带宽占用过高的难题。
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其中1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获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获国际大奖3项。该项目技术创新产品已在全球部署了90多个商用局点,服务上亿用户。世界著名咨询公司MRG最新报告显示该项目在视频CDN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一。
该项目的产业化应用对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突出贡献,为“互联网+”行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3 项目简介
根据Gartner报告,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超50%,移动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同时,持续创新的业务(视频占80%以上)提出了差异化的网速、质量与成本需求,急需建设高效合理的内容分发网(CDN),提高用户实际网速和体验,满足不同业务差异化需求,而传统CDN存在烟囱式架构支持业务形式单一、业务感知和管控粗放难以实现差异化传输与服务质量控制、视频压缩码率高传输效率低等缺陷无法支撑上述要求。
在国家863计划“以电信网为基础的融合创新示范网”、科技支撑计划“NGB内容分发交换和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宽带移动业务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P2P多媒体及移动搜索)”等课题的支持下,经过多年深入研究,解决了上述难题,获得了多项领先创新成果,创新点如下:
(1)首次提出统一承载多业务的融合CDN架构,并支持未来业务扩展,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共同制订了行业标准、与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共同制订了联通企业标准,实现了融合CDN产品,与江苏电信共同实施了业界全球首个全业务融合CDN商用网络,同时支持600多万IPTV/OTT用户的视频服务和1400多万宽带用户互联网缓存加速服务,另外,也在中国联通多个省份网络进行了成功商用。
(2)提出基于感知的反馈环,实现固网与移动网统一的差异化动态管控,网络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提出RAN CDN技术,突破了传统CDN只能部署在分组数据网络(PDN)等IP网络的限制,节省了核心网带宽,增强了用户粘性,提升了用户体验,在国际上3G、4G网络成功商用。
(3)提出新的低码率高质量视频压缩算法和OTT组播技术,率先解决了高清超高清视频传输对带宽占用过高的难题。为高清和4K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发展扫清了接入带宽方面的障碍,该技术已在全球运营商网络获得广泛应用。
率先在业界提出了OTT组播技术,降低了CDN节点负荷,提高了节点可服务并发用户数,拓宽了OTT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国际上成功商用。
4 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从2009年正式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规划,投入一千多名研发人员,拥有规模化的专业研发团队和丰富的产业合作经验。最早参与中国联通融合CDN规范、中国电信融合CDN规范、中国移动OTV规范和融合CDN规范制定,与百视通、央视、华数、国广全部7家牌照方及内容商开展深入合作。
该项目产品已大规模投入商用,全球部署超90个商用局,超百万级大容量局点7个,服务上亿用户,著名咨询公司MRG最新报告显示中兴通讯视频CDN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5 客观评价
1. 中兴通讯携手江苏电信荣获2013年GTB业务创新大奖:Global Telecoms Business innovation awards 2013;
2. 中兴通讯荣获2013年TV Connect产业特别大奖:TV Connect Industry Awards winner 2013,这是TV业界最高级别的奖项;
3. 中兴通讯荣获2013年世界宽带论坛(BBWF)大奖:Broadband TV Connect InfoVision awards ASIA,这是全球宽带领域最为权威的奖项之一;
4. 中兴通讯融合CDN通过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软件检测:根据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中兴通讯融合CDN软件运行稳定,功能可以实现,用户手册描述完整,达到软件产品登记检测要求。
6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发明专利
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其数据块一致性管理的方法
| 中国
| ZL200810142291.2
| 2010年6月2日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实现视频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 中国
| ZL201210054884.X
| 2015年1月28日
| 有效
|
发明专利
| 视频编码中帧级码率的控制方法
| 中国
| ZL200610145809.9
| 2009年8月19日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计算均衡的多核进行视频滤波的方法
| 中国
| ZL200810065556.3
| 2012年9月5日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互联网业务流的实时上下文感知与分级标记的方法
| 中国
| ZL200910089415.X
| 2012年8月15日
| 有效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 中兴智能CDN软件[简称:ZTE iCDN]V1.0
| 中国
| 2015SR014982
| 2015年1月26日
| 有效
|
7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 姓名
| 行政职务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完成单位
| 贡献
|
1
| 陆平
| 院长、首席架构师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项目总体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总体架构设计、项目研发与实施推动、标准制定,对第1、2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
2
| 杨震
| 校长
| 教授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负责融合CDN产品、支持智能管道的固移一体化产品以及OTT组播功能的研发总体方案以及方案落地。对第1、2、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3
| 尹芹
| 规划总工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推动业务与CDN解耦方案,设计融合CDN基础架构,提出智能感知的CDN的设想,推出RAN CDN方案,对第1、2、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
4
| 董振江
| 总工程师、副院长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架构负责人,牵头研制融合CDN基础架构及研发总体方案,推动低码高清、OTT组播等的研发与实施,对第1、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主要贡献。
|
5
| 王文东
| 副院长
| 教授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在实时业务的上下文感知与分级标识、网络或内容多层次提供资源的动态高效管理、提高CDN网络业务的服务质量保障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多项发明专利和论文。对第2、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
6
| 方晖
| 产品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推动支持多业务承载的融合CDN、固移一体化的规划战略,对第1、2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7
| 唐雄燕
| 总工程师
| 教授级高工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
| 提出符合中国联通实际情况的融合CDN系统架构及部署策略;参与编写中国联通内容分发网络系列企业标准,牵头测试,并推动融合CDN在中国联通部分省市部署应用。对第1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
|
8
| 华新海
| 技术总监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牵头OTT组播的产品需求调研、研发和市场资源协调、产品路标规划、产品软硬件架构审核决策,对第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9
| 聂秀英
| 无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负责将本项目融合CDN技术方案进行转化,推出两项通信行业标准,并推进其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对第1项技术创新做出了主要贡献。
|
10
| 吕达
| 副院长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低码高清的研发资源协调、研发版本规划、产品及支撑平台软硬件系统需求、系统方案的审核决策,对第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11
| 赵培
| 架构总工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RAN CDN产品规划、方案研制、开发协调工作,对第2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12
| 周亮
| 副院长
| 教授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负责融合CDN产品管理层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参与系统方案设计,协调可扩展性良好,对第1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13
| 王金东
| 产品规划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融合CDN产品的开发管理、技术攻关工作,对第1、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14
| 王国俊
| 产品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融合CDN产品以及OTT组播功能的总体规划、产品经营和日常管理工作,对第1、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15
| 杜守富
| 技术预研
| 高级工程师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融合CDN产品的标准推进工作,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对第1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
8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该项目中创新研发了支持多业务统一承载的融合CDN、支持智能管道的固移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产品、支持低传输码率高质量的视频压缩和OTT组播技术的产品,获得了20多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参与了多项CDN行业标准的制定。推进了支撑互联网+的融合内容分发网络(CDN)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商用局点数量超过90个,其中超百万级大容量局点达7个。推进多媒体视讯产业链的健康绿色、长期稳定的发展。
2. 南京邮电大学
针对CDN业务差异化管控与智能管道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感知的反馈环,实现了固网与移动网统一的差异化动态管控,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发表数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本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北京邮电大学
研究团队对以CDN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质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时业务的上下文感知与分级标识、网络或内容多层次提供资源的动态高效管理、提高CDN网络业务的服务质量保障、多媒体信息的推荐传送机制等方面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发表3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本项目的技术实施做出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撑和重要贡献。
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1)推出了多业务与CDN解耦的融合CDN体系架构;
(2)制定了中国联通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和接口规范;
(3)推动了融合CDN在多个省份的大规模商用部署应用。为宽带提速降费和“互联网+”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视频和其他增值业务的发展及用户体验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负责将本项目融合CDN技术方案进行转化,推出两项通信行业标准,并推进其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9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
| 合作方式
| 合作者/项目排名
| 合作时间
| 合作成果
| 证明材料
|
1
| 共同知识产权
| 杨震/2
| 2012-08
| 宽带中国与4G移动通信展望
| 知识产权附件目录
|
2
| 共同知识产权
| 王文东/5
| 2012-8
| 一种互联网业务流的实时上下文感知与分级标记的方法
| 知识产权附件目录
|
3
| 共同制订企业标准
| 唐雄燕/7
| 2012-11
| 中国联通企业标准《中国联通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规范》、《中国联通内容分发网络接口规范》
| 企业标准:QB/CU 299-2013、QB/CU 300-2013
|
4
| 共同制订行业标准
| 聂秀英/9
| 2011-10~2013-10
| 中国通信行业标准《I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I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 ——体系架构》
| 行业标准:YDT2366-2011 、YD/T 2646-2013
|
5
| 共同知识产权
| 王金东/13
| 2012-3
| 一种移动流媒体业务中快速切换内容的方法
| 知识产权附件目录
|
6
| 共同知识产权
| 杜守富/15
| 2010-6
|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其数据块一致性管理的方法
| 知识产权附件目录
|
联 系 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成果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一月 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