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要闻

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宣讲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 时间:2018-12-07 09:51:25 点击:

12月6日下午,由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办,包头师范学院社科联承办的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宣讲报告会在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举行。讲座由刘春玲教授宣讲其系列论文《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选择——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价值——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文化生态视角下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该系列论文获得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郝建平教授主持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全体老师、科技处部分老师参加了学术讲座。

刘春玲教授主要就其获得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成果系列论文《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等进行介绍,研究成果主要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借鉴数量地理的方法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与量化统计,较全面地分析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的区域优势,以文化生态学整体、动态的文化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论,探索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路径,并从教育人类学角度解读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作用,彰显其独特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教育价值,还根据文化生态学系统、整合的理论,论证了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当代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重点,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机制的建立及学校教育传承与自治区“千校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学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刘春玲教授还与历史文化学院全体教师交流了从事国家社科课题研究中的“以史料为证、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心得,认为在以文献为主的传统历史研究中,应不断拓展研究视角,借助现代多学科交叉的新理论与方法,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数字资源,以及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研究选题,提升历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现实价值。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普遍认为受益匪浅,开阔了眼见,对于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颇有启示。(历史文化学院)

微信图片_20181206170332

微信图片_20181206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