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学生信息 |高级研讨班
冯胜利:训诂属类释例及其独立原则

2023年8月15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冯胜利教授为高研班做了第四场讲座,题为《训诂属类释例及其独立原则——小学训诂、经学训诂、文学训诂、子学训诂及史学训诂之例解》。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利教授主持。



冯胜利教授以《训诂的属类与体系》一文为基础,介绍和阐解每一属类训诂的独立原则、属性和范例,以期确定训诂学的不同对象、方式和理论之间界畔,为将来训诂学的分科即综合研究,做一点铺路的工作。



一、 小学训诂例解

冯胜利教授从传统训诂的全部实践中,分出了小学训诂之外的经学训诂、文学训诂、子学训诂和史学四大门类。凡用语言解释语言及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之训诂,为小学训诂。小学训诂的对象是“语言和文字”。冯教授通过列举典型例证及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讲解词义训诂和文意训诂本义和引申义字意与词义的区别古义和词族义(核义)进行了重点阐发,对语义系统进行了梳理。

对于学员业已十分熟悉的“本义”这一概念,冯教授结合最近的研究指出本义最早当为戴震在《毛诗补传》中提到的“凡字有本义,属乎偏旁因而,本义是汉字构形所反映的最早的词义。冯教授认为:“没有相关术语不等于没有这种思想和概念很多人以为汉语里面“词”(word)这个概念是从域外引进的实则不然古人有“词”的概念,用“字”(character)来表示“词”。



二、 经学训诂释例

经学是为人之学,是“人生教育学”。经学训诂则是据安身立命及如何为人角度阐释经学大义之训诂。《尚书·尧典》有云“曰若稽古”,郑玄训“稽古”为“同天,言尧同于天也。”而孔颖达和戴震不赞同郑玄,认为“于字义全非”。借鉴经学训诂理论,我们才可理解和判断孔颖达、戴震的小学训诂和郑玄经学训诂之是非。

三、 文学训诂释例

文学训诂用不同的手段来发掘古代文学作品语境中意境和意象的诠释方法。解《诗经》“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为“言不讙哗也”,这里做的其实就是文学训诂。毛氏不是在解释语言的词义,而是点明了此处语言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文学训诂的新范式是李善《文选注》中创立的。李善所为,意在提供原文所出之意境和意象正如王宁先生所说:这些都不是仅寻找出处,更重要的是以境比境,为读者提供一个在前的境界,以加深对选诗的体会。这种注释方式是唯文学作品可取,又为文学作品所必取的。”

四、 子学训诂释例

子学训诂(哲学训诂)是用辩名析理的哲学方法对原文的词语概念进行寄言出意将自己的想法寄于原文,化出新思想的阐释方法。冯教授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对“理”的解释为例,点明学训诂的特点发明原文的哲理,超越字词的表面之义。

五、 史学训诂释例

史学训诂以达事为主、博采异文而多所折中的手段提供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解释方法。提供和审定史料是史学训诂的基本内容,譬如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为人物和事件补充了很多风雅倜傥的生活轶事。史学训诂提供历史文化的语言史料,如沈兼士的《“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陆宗达先生曾谈及的“社”所反映的远古社会史,都是从字词训诂的角度观察历史文化,此冯胜利教授提出了“训诂文化史”的课题。



六、 结语

最后,冯教授总结了本讲内容,强调训诂学之根在小学训诂若不分属类,则混然难辨人己之所为分类若不明属性和原理,则越分越乱,公婆不辨前辈大师有科学,晚辈必加紧“练功”吃透中西学术之精魂。虽然今朝学术已非昔比,但“发明之学”仍中外如一!

冯胜利教授的讲座逻辑严谨,兼论古今,旁征中外,内容实,幽默风趣冯教授在继承前人已有训诂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训诂学分类的看法,加深了学员们对训诂学的认识

撰稿:沈小妮

审稿:孟跃龙





1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