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学生信息 |高级研讨班
王宁:训诂学的特质及其现代转型 

2023年8月14日上午,第十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正式开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先生为高研班了开场讲座,题为《训诂学的特质及其现代转型》。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国英教授主持。

王宁先生首先指出,训诂学还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训诂学理论建设仍然大有可为,然后从训诂学的定位、训诂学理论向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发展语境是训诂学理论与应用的交汇点语义内涵与话语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了训诂学的特质及其现代转型的认识和看法。

一、从训诂学的定位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吕先生给王宁先生的信中曾提出: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比较,至少可以分成词典学语义学语源学语法学部分陆宗达先生认为:“吕先生说的现代语言学体系来源西方,但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中国汉语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训诂学的学科建设,应当也必须弄清,有所回答。”由此,启发了王宁先生开始思考训诂学的特质与定位,在应用中所承担何种作用,训诂学是否需要继续发展、如何发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王宁先生指出训诂学需要转型,需要和现代科学碰撞、对话、接轨。从目前对训诂学的共识来讲,训诂学研究属于语言学范畴训诂学的目的,只是在语义的对应中探讨语言意义的规律因此,训诂学在现代转型时,需要与汉语语义学的理论探讨接轨。汉语语义学重建,有三个关键问题要打破语言学不把言语意义放在语义研究范围内,或忽视或另立“语用学”的格局“语境是语义真实存在的方式”这一命题,必须建立要打破西方语言学的某些流派,将语法和语义绝对分离的做法“语义决定句法建构”这一命题,必须建立第三要突破训诂字词有规则,句子欠规则的局限,解决句义的探求问题



二、训诂学理论向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发展

以训诂学为基础创建汉语语义学的基础理论需要和已经有的汉语语义理论接轨,需要吸收充实、改造已经有的概念,并加入新的因素。语义的定义为例,王宁先生指出训诂学针对的语义是使用中的意义,也就是语境中的意义这种意义具有社会的确定性,同时也具有文化的特异性,同时具有个人的经验性。因此,语境的全面开启是实现阐释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意义概念的细化和语境概念系统的建构,是创建中国语义学的奠基工作

三、语境是训诂学理论与应用的交汇点

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重要概念训诂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同,传统训诂学所关注的语境有三个特点:第一,针对书面语,也就是记录、加工、整理的语言,而不是即时的现实语言;第二,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对语言的解释,而不是面向语言交际第三,训诂学的对象是历史典籍,它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分不开的王宁先生指出在训诂学里,语境是某个语言单位所存在的话语环境和相关情境。语用的话语环境,包括现实的(情境语境)和历史的(文化传承语境);在书面语里,所谓相关情境,也是指从文本中搜索到或考据出的情境。在训诂学的三种材料(释义,纂集,考据)里,可以确定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具有择定注入释放辨析四种作用



四、语义内涵与话语体系

语境的概念又可以引发出语义内涵、话语体系这两个语义学概念语义内涵话语在语境中可以勾稽到的具体义值话语体系,即一种出于语义系统研究的最大语境语义内涵与话语体系二者关系密切王宁先生认为语义内涵是在语境中产生的,也是通过语境的勾稽显性化的,不同的语境会确立不同的内涵,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最后,针对训诂学的转型和未来发展宁先生说:“训诂学没有到头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临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其中蕴藏着大量语言规律以训诂学的研究帮助语言教学与传播帮助世界了解中国语言中蕴藏着的文化思想,这项研究是不应停顿的。

王宁先生的讲座高屋建瓴,内容充实,逻辑缜密对训诂学中的很多关键理论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现场反响热烈,各位同学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撰稿:刘华阳

审稿:孟跃龙、董婧宸



1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