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下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伟武教授为高研班作了题为《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漫谈》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卜师霞教授主持。
陈伟武教授首先说明了自己所涉猎的两大研究领域,分别是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和汉语词汇史研究。如何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成为陈伟武教授长期思考的问题。本讲座便是取材陈伟武教授个人研究的若干实例,从“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若干侧面”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两大方面出发,对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若干侧面
陈伟武教授认为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若干侧面,包括专题研究、不同品类出土文献词汇的比较研究、不同地域出土文献词汇的比较研究和不同时代出土文献词汇的比较研究。在讲解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时,陈伟武教授列出了自己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许多出土文献中的汉语词汇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陈伟武教授主要介绍了专题研究,其中涵盖了反义词、缩略语、吉祥语、姓氏名号和格言等研究。谈及反义词研究,陈伟武教授列出了撰写的《先秦反义词探论》、《论先秦反义复合词的产生及其偏义现象》和《甲骨文反义词研究》等文章,就反义词对举与反义复合、反义词的形体标志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有关缩略语的研究,陈伟武教授列举了所写的《出土战国秦汉文献中的缩略语》、《商代甲骨文中的缩略语》和《两周金文中的缩略语》等文章,对不同时期出土文献中的缩略语类型、特征和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外,以《出土战国秦汉文献中的吉祥语》等为代表的吉祥语研究、以《试论简帛文献中的格言资料》为代表的格言研究和以《战国简牍所见君王名号浅说》为代表的人物名号研究,都是陈伟武教授多年深耕于出土文献汉语词汇方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陈伟武教授还特别指出汉语词汇史研究应该注重全面性,前述的这些较为冷僻的专题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完整呈现出汉语词汇史的全貌。
二、出土文献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伟武教授认为在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文字音韵训诂交互为用的综合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手研究和以原始材料为立论基础。随后,陈伟武教授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进行讲解,对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方法予以揭示。这些实例多是出土文献材料中的汉语词汇考释,陈伟武教授通过缜密的分析提出了很多新看法,有力推进了学界难解问题的研究进展。如银雀山简《王兵》中的“莫害其后”和“天下莫之能害”两处“害”,整理小组没有注解,陈伟武教授认为这两处的“害”当读为“遏”。再如清华简《系年》中的“周武王监观商王之不恭上帝(上帝为合文)”中的“上帝”,陈伟武教授在详细梳理其他学者的看法后,认为当释成“央帝”的合文。论据主要是在楚简中存在一种下部不像是“大”形的“央”字,这类“央”字和“帝”字的下部很相近,若将“帝”字上部省去后,即“央”字,也就是可认为两字形体互包,具备能构成合文的条件。再如,新蔡简中出现较多的“霝君子”,学界多认为“霝”即“靈”,陈伟武教授认为“霝”与“零”同。“霝君子”的“君子”用以尊称神,其得名理据关键是在于“霝”,该字用本義,指雨水滴下。“霝君子”即中霤之神,是“五祀”之一。屋水往下流称为“霤”,与下雨称为“霝”或“零”仿佛,故“中霤”之神可尊称为“霝君子”。除了前述考释,陈伟武教授还列出很多出土文献词汇的考释例证,分享了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精神。
陈伟武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对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汉语词汇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见解和新思路。幽默风趣的讲座语言风格引人入胜,现场的反响热烈,学员获益良多。
撰稿:王宇浩
审稿:孟跃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