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我校牵头的“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松梅、国家遥感中心赵鲜东处长、专项办项目主管徐泓副处长领导出席了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李晓兵教授、科研院副院长兼科学技术处处长窦非教授、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蒋卫国教授以及项目和课题负责人、项目研究骨干及财务助理等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晓兵副书记代表学校致辞,对科技部长期以来给予我校地理学、遥感科学和防灾减灾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对项目组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今后继续支持我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张松梅副主任代表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办对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表示祝贺,对项目在研期间提供的国务院办公厅灾害监测信息服务做出的贡献以及项目组在中国参加国际地球观测中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项目成果能对国家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综合绩效评价会上,武建军教授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任务书指标完成情况、成果水平及创新性、应用示范及推广情况,组织管理及档案归档情况。专家组认为,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要求,开展了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平台研制和应用示范等工作,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支撑了专项目标实施;项目成果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甘肃省地震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实现业务化运行服务,为国务院办公厅、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机构提供了应急决策信息服务;项目成果作为中国地球观测领域代表性成果连续三年在国际地球观测组织全会的中国展区展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并建议今后加强项目成果在业务化服务中的推广应用。
“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于2017年7月正式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项目依托单位,学部武建军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参加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18家单位。经过近五年的研究,突破了一批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技术,深化了灾害形成机制和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取得了技术、标准规范、软件平台、发明专利及硬件装备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提高了国家重特大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