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leema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科技楼1004室(100875)
原链接:/bnu/smu_fe/pc/cms1info/resume/51/210
简介:
李芒,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发展联盟主席、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评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Perspectives on Rethinking and Reforming Education英文丛书主编。主持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50余个项目。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宝钢大学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第十届教学名师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育背景 | ||
---|---|---|
1984.07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 1993.09 北京语言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学习 1995.09 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研究生 1999.06 师从乌美娜教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2000.07 师从陈珂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 2007.01 师从裴娣娜教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 ||
---|---|---|
1985-1990 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视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1990-1992 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2-199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1998-200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 2004-200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 2009-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2013-2019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2017-2019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201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2018-至今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6-至今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2014-至今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发展联盟主席 2013-2017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014-201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至今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委员 2020-至今 Perspectives on Rethinking and Reforming Education(Springer出版社)英文丛书主编 |
出访经历 | ||
---|---|---|
2000.3,赴比利时鲁汶Group-T大学合作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项目 2000.5,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访问,并于西雅图参加美国AERA大会 2001.7,赴台湾中央大学参加第五届全球华人学习科技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电脑辅助教学研讨会(GCCCE/ICCAI),作“从系统论到关系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新进展”报告 2002. 3, 赴比利时鲁汶Group-T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2004.10,赴澳门参加两岸四地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术论坛 2006.7, 赴美国圣迭戈参加ORACLE全球教育伙伴大会,并参加全美ISTE大会 2007.2, 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访问 2008.5, 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参加第1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08.8, 赴日本秋田大学参加日本教育工学会2008夏季合宿研讨会 2008.10,赴日本上越教育大学参加日本教育工学会第24次全国大会 2009.3, 赴香港大学参加CITE Research Symposium 2009 2009.9, 赴日本香川大学参加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第45次大会 2010.6, 赴日本东京圣心女子大学参加日本教育工学会25周年纪念研讨会 2011.10,赴日本秋田大学参加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第47次大会,参与“传递与教学中使用语言、身体及媒体”圆桌会议 2013.10,赴日本京都大学、立命馆大学、同志社大学调研大学FD 2014.8,赴美国俄勒冈大学与赵勇教授合作研究“现代大学有效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创新”项目 |
获奖情况 | ||
---|---|---|
1. 国家级精品课(2009) 2.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 3.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 4.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 5. 北京市高等学校第十届教学名师奖(2014) 6. 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师德标兵(2014) 7. 北京市高校第八届青教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 8.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9) 9.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2013)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 11.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2011) 12.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 13.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2011) 14.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 15. 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9) 16.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励耘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1998) 17. 全国第九届教育图书畅销图书奖(2000) 18. 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奖(2000) 19. 第11届全国师范大学出版社研讨会优秀图书奖(2002) 20. 《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网络课程专家提名奖(2012) 21. 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1997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 22.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1999) 23. 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2006) 24. 2009年“最受欢迎的老师”(2009) 25. 2008年“突出贡献奖”(2008) 26. 《教育技术学导论》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教学工作 | ||
---|---|---|
1.本科课程:教育技术学、学与教的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开发、教学行为学 2.硕士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技术与学习、学与教的理论研究、教育的技术学基础 3.博士课程:教育技术发展前沿、大学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4.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教师教学方法培训(多届)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多届)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精品课程讲座 教育部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特聘教学方法和策略培训专家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教学方法讲座 全国高校网络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两次)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科技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研究所教师培训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培训 全国高等学校辅导员基地教师培训 南京大学教师培训(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主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教师培训 中国矿业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培训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培训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师培训 内蒙古河套大学教师培训(两次) 江西赣州医学院教师培训(两次) 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全体教员培训 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全体教员培训 北京空军南苑训练基地全体教员教学方法培训 海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两次) 吉林省教委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教师培训 北京市艺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公共课研讨会主题报告 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培训 全国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两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培训(2014.4) 北京化工大学教师培训(201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2014.6)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培训(2014.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培训(2014.6)(两次)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培训(2014.8)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培训(2014.10)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培训(2014.10)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培训(2014.11) 大连海事大学教师培训(2014.12) 上海交通大学CHED两岸四地高校教师发展网络年会,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战略构想与实践”圆桌会议(2014.11) |
科研项目 | ||
---|---|---|
1.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与教的理论》建设项目(主持,2013-2018) 2. 2007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教学设计学(主持) 3. 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教育技术学导论(主持) 4. 2008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主持) 5. 2010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主持) 6.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研究”(主持,2006-2011) 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主持,2007-2011) 8. 教育部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专题研究子课题(主持,2009-2012) 9.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主持,2011-2013) 10. 交互式电子白板案例与培训教材研究(主持,2012-2013) 11.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主持,2009-2010) 12. 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骨干教师发展培育项目(主持,2012-2017) 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主持,2013-2017)” 1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原理研究”(主持,2012) 15.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案例研究”(主持,2018-2022) 16. 海淀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主持,2014-2017) 17. 教育部教材局委托项目“高等教育课程教材规划研究”(主持,2017-2018) 18. 教育部教材局委托项目“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研究”(主持,2017-2018) 19. 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研修项目(主持,2014-2015) 20. 教师发展共同体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主持,2015-2016) 21.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评估项目(主持,2015-2016) 22.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主要国家教材建设研究” (首席专家,2018-2022) 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教学现代化的战略愿景与理论创新研究”(主持,2018-2022) 24.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教师角色转型及必备素养”(主持,2019-2022) 25. “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教师教育网络课程”项目(主持,2010) 26. 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案例教材建设项目(主持,2009) 27. 北京师范大学面向高校教学改革的在线教学研究(主持,2020) 28.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2003) 29.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环境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主持,2002) 3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化环境中中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主持,2002-2005) 31. 主持剑桥少儿ICT系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32. 主持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 33. 主持Intel未来教育成功课程——学生学习作品评估 34. 主持Oracle公司Think.com案例教材开发 35. 与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教育临床学部综合学习研究室山崎贞登教授合作研究综合性学习 36. 主持信息化主体创新项目 37. 主持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高中学与教的研究 38. 主持运用美学原理,探索创新式教学结构的研究 39. 主持主体创新式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40. 主持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41. 主持研究生院教育硕士精品课程与案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 42. 主持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教学团队建设 43. 主持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 44. 主持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学与教的理论”课程建设 45. 主持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免费师范生在线“教学行为学”课程建设 46. 主持学校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 47. 主持英文著作Explo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项目 48. 主持学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资助项目——教育技术学导论 49. 主持教育硕士“技术与学习”课程开发项目 50. 主持大学生自我调节与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51.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教师培训方案研发 52. 主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 53. 主持指向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54. 主持“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研究 55. 主持高中教育价值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6.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历史发展研究 |
学术成果 | ||
---|---|---|
期刊论文1.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论教育技术的内涵[J]. 天津电大学报,1997,(02):12-16+21. 2. 李子运,李芒. 论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的几个基本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1998,(03):12-14. 3. 李芒. 谈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1998,(03):. 4. 李芒,时俊卿. 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 现代教育论丛,1998,(02):25-27. 5. 李芒. 怎样精选家用电脑学习软件[J]. 中国电化教育,1998,(04):39. 6. 李芒. 教学调控的理论及其应用[J]. 山东教育科研,1998,(03):. 7.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J]. 教育研究,1998,(07):. 8. 李芒. 现代高校教师的形象与教学技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3):. 9. 李芒,赵小杰. 关于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技术》公共课程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1999,(03):. 10. 李芒,时俊卿,张庆利.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策略[J]. 北京教育,1999,(09):23-24. 11. 李芒,张庆利,张弘. 古老教学媒体的新生机——教师运用黑板的教学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1999,(05):63-66. 12. 李芒,成国志,于丽娜. 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评介[J]. 比较教育研究,2000,(01):50-53. 13. 李芒. 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J]. 中国教育学刊,2000,(01):. 14. 李芒. 中国电化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开创者[J]. 电化教育研究,2000,(10):97. 15. 石剑,李芒. 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实现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J]. 教育科学研究,2000,(06):66-69. 16. 周玉芬,司言词,李芒. “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探索[J]. 现代教育技术,2001,(01):35-41+76. 17. 陈丽,李芒. 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J]. 中国电化教育,2001,(02):49-52. 18. 李芒. 从系统论到关系论——论信息社会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1,(02):3-8. 19. 李子运,李芒,陈维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 中国远程教育,2001,(05):61-64+80. 20. 李芒,徐承龙,胡巍. 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1,(06):8-11. 21. 李芒,单爱慧. 《电化教育研究》百期寄语[J]. 电化教育研究,2001,(08):22. 22. 李芒. 努力开创华人网络教学的新时代——第五届全球华人学习科技研讨会之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1,(10):5-8. 23. 殷培红,张小亚,李芒. 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1,(11):58-61+80. 24. 周玉芬,李芒. 教育技术与学派——对教育技术学派基本问题的认识[J]. 电化教育研究,2001,(11):18-21+27. 25. 李翠白,李芒. 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2001,(12):9-13. 26. 李芒.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 教育研究,2002,(03):63-67. 27. 李芒. 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05):38-39. 28. 李芒. 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论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 中国电化教育,2002,(06):10-15. 29. 李芒. 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进行综合性学习——“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课题介绍[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09):22-23. 30. 李芒. 走出使用课件的误区[N]. 科技日报,2002-12-18T00. 31. 蒋霞,卢和英,李芒. 协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2003,(02):25-26. 32. 陈丽,李芒,陈青. 论网络时代教师新的能力结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03,(04):65-68. 33. 李芒,陈丽,吴甡. 对远程教育的现代教学理论问题的认识[J]. 电化教育研究,2003,(04):46-50. 34. 李芒,李仲秋,黄建荣.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3,(07):21-23. 35. 李芒. 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的若干教学问题[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07):2-7. 36. 李芒. 网络教育与现代学习观[J]. 信息技术教育,2003,(08):95-97. 37. 陈卫东,李芒. 论网络教学的“复杂观”[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03):34-37. 38. 李芒,李仲秋,陈美玲. 论信息化教育中值得省思的八大教学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2003,(10):19-24. 39. 陈卫东,李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2):59-61. 40. 王海燕,李芒.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04,(01):34-37. 41. 王海燕,李芒. 让师生实现零距离的心灵触摸——从教学交往的视角研究高校教师的个人教学网站建设[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2):37-40. 42. 陈卫东,李芒.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设计[J]. 职业技术教育,2004,v.25;No.v.25(07):46-48. 43. 李芒. “信息时代”是现实,还是乌托邦?[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04):1. 44. 李芒. 教改者的“忏悔”与“中庸”[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05):34-35. 45. 李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5):58-62. 46. 陈卫东,李芒.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4,(07):94-97 47. 李莎,李芒. 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04,(09):11-15. 48. 李芒,周玉芬,李子运. 论教学设计学研究的十个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0-25. 49. 罗双兰,李芒. 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95-100. 50. 罗德均,李芒. 基于网络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12):52-56 51. 李芒. 论教学设计学的学科独特性与研究体系[J]. 中国电化教育,2005,(07):5-8. 52. 李芒,李莎,王海燕. 论网络环境中教学交往的含义与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5,(07):57-61. 53. 李芒. 我为教育献几言[J]. 中国教师,2005,(08):21-22. 54. 张轶炳,李芒. 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62-66. 55. 李芒,吴元红,徐海梅. IBM重塑教育:面向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研究报告[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4):70-75. 56. 李芒,陈维超.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阐释[J]. 开放教育研究,2006,(02):18-22. 57. 李芒,郑葳.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历史审视[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5):3-9. 58. 陈列尊,李芒,游开明. 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思维的教学系统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9):25-29. 59. 郑葳,李芒. 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 当代教育科学,2007,No.212,No.213(Z2):18-22. 60. 陈维超,李芒. 促进网络支持的面授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运用博客建构学习共同体[J]. 电化教育研究,2007,No.168(04):56-61. 61. 郑葳,李芒. 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 全球教育展望,2007,No.236(04):57-62. 62. 李芒. 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J]. 电化教育研究,2007,No.172(08):5-8. 63. 李芒. 学习生存性视域中的信息化学习方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No.203(05):38-43. 64. 李芒. 论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07,No.175(11):5-9. 65. Dan,Tao,Mang,Li. Participatory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Based on Haokanbu[A]. Proc. - Int. Conf. Comput. Sci. Softw. Eng., CSSE.[C].:,2008:150-153. 66. 李芒. 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 教育研究,2008,No.340(05):56-61. 67. 李芒. 论教育技术视域中“人与技术”之关系[J]. 中国电化教育,2008,No.258(07):11-15 68. 李芒. e-Learning到底是什么?[J]. 电化教育研究,2008,No.187(11):12-15+32. 69. 李芒. 教学的核心:学习 教授 技术[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No.485(02):4-6. 70. 苏博,李芒. “产出式”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探索——以“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2009,No.342(04):52-55. 71. 李芒. 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J]. 电化教育研究,2010,No.204(04):40-43. 72. 张志祯,喻凡,李芒.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电化教育,2010,No.281(06):113-116. 73. 李芒. 论教育技术的“原理”[J]. 电化教育研究,2011,No.220(08):5-8+27. 74. 孙立会,李芒. 论教育技术批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No.115(01):35-40. 75. 李芒,蒋科蔚,蔡君. 论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基本问题[J]. 远程教育杂志,2012,v.30;No.208(01):74-78. 76. 李芒,蒋科蔚.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No.116(02):3-12. 77. 李芒,蔡旻君. 论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J]. 中国电化教育,2012,No.308(09):1-6. 78. 李芒. 教育技术的学科自觉:学格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12,v.33;No.235(11):17-23+29 79. 孙立会,李芒. 论教育技术之“道”[J]. 现代教育技术,2013,v.23;No.141(01):9-12. 80. 孙立会,李芒. 教育技术学之传记研究方法[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No.121(01):24-32. 81. 郭俊杰,李芒,孙立会. 论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生存方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3,v.23;No.142(02):59-63. 82. 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王妍莉. 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13,v.34;No.239(03):16-22. 83. 孙立会,李芒. 日本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研究及启示——基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说明》的统计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3,No.315(04):70-74+118. 84. 李芒,蔡旻君.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v.23;No.145(05):36-41. 85. 蒋科蔚,李芒,王妍莉.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分析——解析美国2000—2011年度“EDUCAUSE十大议题调查”[J]. 电化教育研究,2013,v.34;No.243(07):94-100. 86. 李芒,蔡旻君,吴颖惠,侯兰,马涛. 技术“极化”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3,No.318(07):25-30. 87. 孙立会,李芒. 日本电子教科书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13,v.33;No.358(08):111-117. 88. 李芒,孙立会. 论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J]. 现代教育技术,2013,v.23;No.151(11):17-21. 89. 李芒,吴颖惠,亓效军. 区校互动 协同创新——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No.148(04):85-90+96. 90. 何莹松,李芒. 大学文科物理导入课教学探讨与思考[J]. 物理通报,2014,(05):15-18. 91. 李芒,孙立会. 关于电子教科书基本问题的探讨[J]. 教育研究,2014,v.35;No.412(05):100-106. 92. 郭俊杰,李芒,王佳莹. 解析教学反思:成分、过程、策略、方法[J]. 教师教育研究,2014,(04):29-34. 93. 李芒,逯行. “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4,No.333(10):7-15. 94. 孙立会,李芒. 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问题再审视[J]. 中国电化教育,2014,No.334(11):10-16 95. 李芒. 对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师,2015,No.235(12):5-7. 96. 孙立会,李芒. 日本教育工学理论体系构建理路及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5,No.344(09):1-6+16. 97. 蔡旻君,李小涛,李芒. 教育技术生态观:目的、定位及意义[J]. 中国电化教育,2015,No.346(11):13-17+27. 98. Li,Mang, Zheng,Chunping, Tang,Xiaolan, Sang,Guoyuan.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small-group discussions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setting[J].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2015,2(4):475-491. 99. 李芒,蔡旻君. 课堂评价亟需信息技术的支持[J]. 中国电化教育,2016,No.348(01):63-70. 100.李岩,李芒,蔡旻君.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管弦乐”隐喻——CSCL研究的新进展[J]. 现代教育技术,2016,v.26;No.178(02):33-38. 101.李芒,李岩. “管弦乐课堂”教学理念的CSCL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No.140(02):45-52. 102.逯行,李芒,贾楠,李彩铃. 全网络空间在线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现——以北京四中网校在线翻转课堂试验为例[J]. 数字教育,2016,v.2;No.8(02):7-16. 103.周鹏琴,徐唱,张韵,李芒. STEM视角下的美国科学课程教材分析——以FOSSK-5年级科学教材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6,No.352(05):25-32. 104.张韵,顿卜双,徐唱,李芒. 基于STEM框架的中美科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以美国FOSS和中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为例[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No.282(06):48-57+35. 105.李芒,李岩. 教师教育者五大角色探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16,v.28;No.166(04):14-19. 106.逯行,李芒,喻凡,李营. 教育游戏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能力培养实验研究——以“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培养为例[J]. 数字教育,2016,v.2;No.10(04):14-22. 107.李芒. 铸就有魅力的卓越教师[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No.758(09):1. 108.李芒,李子运.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 中国电化教育,2016,No.357(10):11-17+50. 109.李芒,蔡旻君,陈萍. 英国ARG学习性评价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16,v.43;No.316(10):90-100. 110.王慧敏,逯行,孙晋美,衷克定,李芒.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分析框架建构——基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平台视频内容分析[J]. 数字教育,2016,v.2;No.12(06):26-32. 111.李芒.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思维素养[N]. 中国教师报,2017-01-04015. 112.李芒,郑春萍,李子运,唐轶. “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J]. 中国电化教育,2017,No.360(01):39-44+57. 113.李芒,周溪亭,李子运.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新理念[J]. 中国电化教育,2017,No.361(02):1-4. 114.李芒,乔侨,李营. 国内外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7,v.38;No.288(04):53-58+93. 115.李芒,乔侨,李营. 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策略的发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7,No.364(05):62-67. 116.李芒,孔维宏,李子运. 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No.147(03):3-10. 117.李芒.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之作——《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评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v.39;No.253(06):113-114. 118.李芒,李子运. 论高校教师十大互联网思维方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7,v.38;No.292(08):5-12. 119.时俊卿,李芒. 公平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J]. 教育家,2017,No.102(42):21-25. 120.Li,Mang, Zheng,Chunping, Liang,Jyh-Chong, Zhang,Yun, Tsai,Chin-Chung. Conceptions, Self-Regulation, and Strategies of Learning Science Among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2018,16(1):69-87. 121.Liu,Jieying, Jia,Shan, Qiao,Qiao, Li,Ma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Big Data Concept[A]. 2018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EITT 2018).[C].Massey Univ, Sch Humanities:,2018:111-115. 122.李子运,李芒. 中国教育技术学向何处去[J]. 中国电化教育,2018,No.372(01):64-71. 123.李芒,李子运. 论教育技术的九大特性[J]. 中国电化教育,2018,No.374(03):1-9. 124.逯行,李子运,李芒. 国内整合学科的STEM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数字教育,2018,v.4;No.21(03):6-12. 125.Zheng,Chunping, Liang,Jyh-Chong, Li,Mang, Tsai,Chin-Chu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online self-regulatio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pproach[J]. SYSTEM,2018,76():144-157. 126.张志祯,张玲玲,李芒.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J]. 中国远程教育,2019,No.528(01):25-35+92. 127.李芒. 大学金课观——兼论大学教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一)[J]. 煤炭高等教育,2019,v.37;No.180(03):8-13. 128.杜瑞军,李芒. 我国高等学校教材管理的基本逻辑[J]. 教育研究,2019,v.40;No.473(06):116-127. 129.孙立会,刘思远,李芒.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 中国电化教育,2019,No.391(08):1-8+43. 130.李芒,查聿翀. 非良构的陌生领域知识的教学设计模型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9,No.392(09):98-103. 131.李芒,李子运,刘洁滢. “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 中国电化教育,2019,No.394(11):1-8. 132.李芒,石君齐. 靠不住的诺言:技术之于学习的神话[J]. 开放教育研究,2020,v.26;No.143(01):14-20. 133.李芒,石君齐.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者专业化的内在逻辑[J]. 现代教育管理,2020,No.359(02):78-84. 134.李芒,乔侨,李子运,刘洁滢. 教师的“易感”主义[J]. 基础教育论坛,2020,No.332(06):1 135.李芒,张华阳.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师教学的知行路线[J]. 重庆高教研究,2020,v.8;No.44(02):25-34. 136.李芒,张华阳. 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批判与主张[J]. 电化教育研究,2020,v.41;No.323(03):29-39. 137.李芒,段冬新. 历史的会师点:教育技术的学术繁荣[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v.32;No.164(02):3-10+19. 138.李芒,张华阳. 抗疫之中话教学[J]. 中国电化教育,2020,No.399(04):8-15. 139.李芒,申静洁. 论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疏离感[J]. 中国电化教育,2020,No.400(05):62-68. 140.李芒,申静洁. 何谓分离式金课[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v.32;No.165(03):15-21+29. 141.李芒,石君齐. 论教育理解的技术前见[J]. 开放教育研究,2020,v.26;No.145(03):26-34. 142.李芒. 同学们,咱教室见[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No.893(06):12-13. 143.杨扬,张志强,吴冠军,张丰,吴勇毅,苏德,周跃良,王鉴,李政涛,朱德全,李芒,辛涛,袁振国. “疫情下的信息技术与在线教学”笔谈[J]. 基础教育,2020,v.17;No.141(03):48-60. 144.申静洁,赵呈领,李芒. 创客教育:学科视域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20,No.401(06):30-36. 145.孙立会,朱雅,李芒. 大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v.38;No.316(08):1-5. 146.李芒,段冬新. 教育技术之人格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20,v.41;No.329(09):5-12+20. 147.李芒,张华阳. 教育工具信息化“合一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21,v.42;No.333(01):16-21. 148.李芒,石君齐. 未来学校教育图景的幻视——对OECD《回到教育的未来》报告的批判话语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08(01):7-13+25. 149.申静洁,赵呈领,李芒,梁云真,王康.聚合型学习:区域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市创客教育联盟的探索[J/OL].现代远距离教育:1-9[2021-04-05].https://doi.org/10.13927/j.cnki.yuan.20210326.004. 150.蔡旻君,王心怡,郭婉瑢,李岩,李芒.在线学习者参与评价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3):15-23. 151.李芒,葛楠.中小学在线教育病灶与治理[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4):41-49. 152.蔡旻君,郭瑞璇,李芒.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发展之变迁——基于2000—2019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1-22. 153.申静洁,赵呈领,李芒,梁云真,王康.聚合型学习:区域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市创客教育联盟的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01):71-77. 154.蔡旻君,郭瑞璇,李芒.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发展之变迁——基于2000—2019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1-22. 155.李芒,葛楠.中小学在线教育病灶与治理[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4):41-49. 156.李芒,孙立会,村上隆一.日本中小学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8):30-39. 157.李芒,石君齐.建党百年之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回望[J].中国大学教学,2021(08):64-72. 158.李芒,段冬新.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准入标准的研制[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01):60-70.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2.01.007. 159.张志祯,李芒,祝薇.研究生在线面试的互动特点与可能影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9):42-48. 160.李芒,黄琳.为何必须禁止手机进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5-11. 161.李芒,柏乐宜,黄琳,侯兰.中学生自主感与成功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同伴学习的调节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21(10):54-62. 162.李芒,段冬新,张华阳.教育技术走向何方:从异化的预测到可选择的未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1):21-30. 163.李芒,黄琳,张华阳.论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八大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2(03):48-56.DOI:10.16697/j.1674-5485.2022.03.006. 164.李芒,张华阳,石君齐.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教师角色“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2):45-53.DOI:10.13966/j.cnki.kfjyyj.2022.02.005. 专著1. 《Explo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4) 2. 《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2016) 3. 《互联网+教育:教师发展》(2017) 4. 《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2007) 5. 《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2017) 6. 《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2017) 7. 《教师十大素养——技术素养》(2008) 8.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教学应用》(2013) 9. 《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2004) 10. 《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2014) 11. 《信息化学习方式》(2006) 12.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2004) 13. 《基础教育信息化自主发展模式》(2018) 14. 《教育学科SSCI论文解析》(2016) 15.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2017) 16. 《远程教育教学设计》(2012) 17. 《应用交互式媒体的教学策略》(2017) 18. 《教育技术学学科地图》(2020) 19.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与政策研究》(2021) 教材1. 《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教育技术学导论》(2009) 3.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2013) 4. 《教育学(中学)》(2013) 5. 《教育学(小学)》(2013) 6.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2003) 7. 《现代教育技术与运用》(2009) 8. 《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 《现代教育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0. 《学与教的理论》(2007) 11. 《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