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漫步 | 化学教育家和化学教学论学科带头人——刘知新
刘知新,1928年生,河北定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化学科审查委员等职。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讲师,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当选为北京化学会理事会理事;197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同年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参与筹办《化学教育》;198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刘知新从事高等师范教育40余年,长期主讲化学教学论和有关硕士学位课程,为化学教学论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理论及课程开发,撰著教材和参考书26本,成果显著。
爱岗敬业、勇于奉献
刘知新先生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化学教育领域。先生毕业后留校工作,根据当时北京师范大学及化学系的发展需要,负责创建化学教育学科。他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不仅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还兼任许多重要职务,为我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勤恳服务、无私奉献。
刘知新先生深知学术期刊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从1979年5月起参加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的筹办工作,协助第一届主编陈光旭教授开展工作、后担任主编,不断创新、发展特色,在中国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担任顾问,为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甚至还亲自撰稿、审稿、改稿,一直为化学、为学术、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识和智慧。正是由于他和众编辑们“日以继夜的劳作,方有可能把精神文明的光芒洒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刘知新教授
先生在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宣讲并实行三条方法论原理:即努力学习并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重视实践经验,积累典型的教学范例;关心国内外化学教育的发展动向。为了适应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法课程教材建设的需要,先生接受了编写教材的任务。他认为:“这门课程是以广大化学教师的宝贵经验为基础,并经过理论概括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的。”“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师范生掌握化学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在编写的各个环节先生均投入了大量精力,使教材成为精品。最后,也是先生主张将此课程名称改为“化学教学论”并使其成为了与“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并列的一门必修课。
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刘知新先生用扎实的学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先生是我国化学教育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著述丰厚、誉满天下、声名远播。当今的化学教育研究的领先者不少都是先生的学生——如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毕华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宝辉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晶编审等。我国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目前使用的化学教材中有6套的主编是刘知新先生的学生,惠及的中学生当以亿计。刘知新先生之所以能培养出这么多杰出的学生,在于他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面壁功深的扎实学识,春风送暖的仁爱之心,为人师表的言传身教。
刘知新教授在发言
严谨治学、立德修身
刘知新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缀,不断探索。先生虽年过八旬,仍然坚持读专著、阅期刊、看文献、写文章,还保持着一贯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014年在《化学教育》期刊上连续发表3篇论文,探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除了自身不断地提升专业知识,先生还经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用电脑打印出来,送给化学学院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研习。另外,先生除了自己坚持写论文,还经常给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修改论文,字斟句酌,要求每一句话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个理论都有根有据、每一个结论都值得推敲。刘知新先生不仅严谨治学,还注重立德修身,他不骄、不急、不躁,一生坚持“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年过九旬的刘知新教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化学教育事业中,在理论与实践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化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他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展现了良好的师德和学术道德,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