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
辅仁大学发展历程及化学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2-07-16     浏览次数:



辅仁大学是1925年罗马教廷天主教会所创办,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后罗马教廷委派美国本笃会承办。全美本笃会大会决议,委派美国圣文森院院长司泰来负责。后司泰来委派本笃会教士奥图尔(Otooled)来中国筹办,并做未来之校长。1927年更名为北京辅仁大学,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大学。

北京西城区定1号为辅仁大学旧址所在处,校址原为涛贝勒府,如今此地为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园。19253月,以16万元租金永租李广桥西街十号旧涛贝勒府(现在为北京第十三中学)作为校址,共计六十四亩。1930年,因原有校舍不敷使用,在旧涛贝勒府花园西旁空地(原学校西边)增建一座二层楼,四角及中心分为三层。共有房间五百余间,设置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同时兼有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大学迁入新校后,原校址供附中使用。同时大学开辟新门,为定大街1号。再后来在今兴华胡同租住、新建宿舍并操场,这基本是1952年院校合并时的辅仁大学风貌。后院校合并,该校舍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所在地。

日本占领时期辅仁大学是唯一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在京大学。由于中日战争的发生,各大学纷纷迁往内地,辅仁大学因创办者美国本笃会被美德两国圣言会接替,以及其他原因,一直未被日伪接管,也因此成为沦陷区当时的国民政府唯一承认的大学。当时的大学教师一部分迁往内地;也有少量因故不能内迁,又不愿意在日伪管辖的大学任教,纷纷转入辅仁大学。许多青年得知辅仁大学是国民政府唯一承认的学校,基于爱国思想,不甘心去读日伪控制的大学,又一时不能离开沦陷区,纷纷投考辅仁大学。由于辅仁大学每年所录取人数有限,导致入学考试竞争很大,学校业务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段时间是辅仁大学的鼎盛时期,学校发展迅速。

辅仁大学开始时只设文科专业。至1929年,按照当时教育部条例,大学必须有3个以上学院。辅仁大学增设理学院和教育学院,将原来的文科各系改为文学院,合为3个学院,共12个系,其中理学院包含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药学系和生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