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艺术楼

电话:010-58809248

北师大传媒学院官方公众号

研究机构
  • 首页 >
  • 学术研究 >
  • 研究机构
  •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传统话剧艺术传承与创新基地

教育部中国话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认定下成立了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话剧传承基地,由王宜文教授与田卉群教授任负责人。

基地深入推进中国话剧文化的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国话剧传承发展体系,着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在课程建设上,构建通识课、专业课、慕课“三位一体”话剧美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数字在线教学相互补充。基地面向全校开放公选课《戏剧鉴赏》,选课人数达150人。学生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赴首都剧院观摩人艺演出的话剧,反响热烈。

在社团建设上,发挥北师大北国剧社的模范引领作用,成立于 1986 年的北国剧社,被誉为新时期第一个高校学生戏剧 团和第一个被写进中国戏剧史的当代学生业余演剧社团,基地持久和深入地扶持以北国剧社(北京大学生戏剧团)为主体的戏剧社团孵化和原创戏剧作品,支持其参与戏剧节展演和竞赛以及原创剧本征集等多层次的戏剧创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原创能量,调动师生创作热情。

特色建设上,原创话剧工作坊特色活动营造体验话剧艺术的良好氛围,形成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学生进行话剧实践提供了帮助。通过原创工作坊,基地成功孵化了乌镇戏剧节最佳剧目奖作品《公主与殉情》、《电子烟灰》;乌镇戏剧节特别关注奖作品《月潮》;2018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奖作品,门头沟首届斋堂古村落百戏节戏剧作品《护国胡同》;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基地与专业制作机构央华戏剧合作,立陶宛知名导演拉姆尼执导作品《新茶馆》;多媒体舞台剧《兰若寺》等多部优秀作品。

在教育普及上,基地联合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联合主办“戏剧创作人才孵化工程”面向社会和高校的戏剧专业学生及艺术爱好者,孵化工程评审由剧作家万方、制作人王可然、王宜文、田卉群、程辉、闫楠等专业人士组成,为心存梦想和蕴藏着勃勃创排欲望的青年戏剧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完成发掘、培育面向舞台呈现的中国新青年戏剧创作人才的孵化。

基地联合央华戏剧,制作经典戏剧演出集《你和我,剧场奇妙七步》,使优秀中国话剧艺术进入中小学校园,2021年12月10日作品在顺义大剧院首演,12月30日,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二频道cetv-2,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进行播放,为学生群体送上一堂经典戏剧课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感受到经典与新经典的艺术魅力。

学术研究上,基地搭建学术研究与戏剧展演平台,促进国内外戏剧交流合作。基地依托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联合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戏剧研究中心,与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密切合作,整合业界资源,开展大、中、小学戏剧教育及校园戏剧文化的研究工作,举办学术会议及学术展演活动。

成员简介

王宜文

教育部中国话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话剧传承基地负责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入选北京市文宣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2018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2015年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田卉群

教育部中国话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2008年获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2008年教材《经典影片读解教程》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5年度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剧电影《唐卡》入围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民族题材电影奖。


李紫涵

教育部中国话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2017年,创作的剧本《肥常烦恼》获第八届国家广电总局“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剧本奖。联合创作《公主与殉情》、《月潮》获得乌镇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及最受关注奖。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方式:lisbon-beiji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