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长城,再战小汤山——北大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纪实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北大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在首都抗疫一线又一次同心聚力,共战疫情。

11月10日,医院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在12小时内组建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这是继5月份医院组织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后再次派出医疗队前往小汤山。时间紧迫,一声令下,46人的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成。院领导与各科室同事们叮嘱医疗队员一定要保重身体,发扬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精神,精心救治,期待大家平安凯旋!

医疗队成员来自24个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有19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团员,他们都是各科室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

PART.1紧急开舱,迅速满舱

上午9点,医疗队到达培训中心。他们面临的是紧张的考验,原来计划为期2天的培训任务压缩为不到1天完成。医疗队员们争分夺秒,立即投身训练,重点掌握了工作动线和穿脱防护服。尽管时间紧张,但队员们展现了过硬的基本功。下午3点,一次性全员通过考核。

考核结束后,大家接到指挥部紧急通知,当晚8点开舱!临时党支部紧急召开会议,拟定第一批进舱人员名单,成立以党员和有抗疫经验队员为骨干的突击队,率先进入红区并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动线。接到紧急命令,队员们立即打点行装,下午6时再次登车出发前往红区酒店。指挥部留守人员与队员们挥手作别,大家分赴不同的工作岗位。

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完成岗前培训,第一批队员准备进入红区“开荒”

第一批队员是开拓者,他们要在收治患者前完成引导、救治、转接等基础性流程建立和物资配备,还承担了红区的开荒保洁。当晚8时,第一批队员进舱开始收拾卫生、铺设布草等,全力保障入院患者的基本需求。当晚12时,开始收治患者, 队员们耐心引导着患者们进入指定房间,测量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填报信息、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问诊并完善病历、整理资料、鉴别高风险患者。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已经是第二天早晨。11月12日上午8时,北大医院负责的4号舱在8个小时内收治56名患者,队员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扛住了第一波冲击,开舱后48小时即达到满舱运行状态。

PART.2多学科协作,勇挑重担

由于是方舱医院,其设备一定不如院内完善,但设备可以减配,医疗质量不能减配,医疗队仍以北大医院的标准为患者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组严格筛选甄别高危患者,组织多学科会诊,履行早晚查房制度,严守医疗安全关,为患者构筑坚实的生命屏障。

为了分担定点医院的压力,指挥部决定在小汤山方舱医院收治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而综合实力强的北大医院医疗队就承担了收治这部分患者的任务。

医疗队闻令而动,迅速开辟出2间抢救室,布置了急救车、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虽然这里没有墙壁氧源,医疗队员就准备好了氧气罐,钢罐虽然沉重,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承担;与此同时,迅速制定应急流程,队员们开展了心脏骤停、气管插管等情况的应急演练,并录制视频进行全员培训。

队员们进行应急演练

11月29日晚9时,医疗队收治了一位75岁的奶奶,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入院监测生命体征血压185/87mmHg,血氧饱和度多次测量仍为80%左右,当班的队员们紧张起来。由于病情复杂,为了给奶奶更好、更及时的治疗,当班队员立即报告医疗组长协调转院事宜,同时将老奶奶紧急转至抢救室,做心电图、采集静脉血和动脉血,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漆黑的夜色中,映着大白笨拙抢跑的身影,那是值班队员在抢送奶奶血气分析标本,并据此诊断奶奶为慢性II型呼衰,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队员们一边救治奶奶,一边安慰奶奶的老伴,向爷爷解释病情和转院治疗的必要性。凌晨3时,队员们顺利将奶奶护送至转院的急救车上。目送她平安离开,这一夜担心而紧张的队员们心里踏实了很多。

奶奶病情平稳后,推轮椅带爷爷来探望

PART.3临时家属,温情相伴

“厚德尚道”是北大医院的院训,也成为了北大医院医疗服务的鲜明品格。在方舱医院,医疗队员就是患者们的临时家属,“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北大医院人心中,温情相伴,让患者感受到北大医院医疗队的关爱!

送康复患者出院

医疗队收治的患者年龄跨度大,其中不乏儿童。“阿姨们身上的画好漂亮”、“谢谢阿姨,我会好好吃药快快好起来”、“大白们,你们辛苦啦”,听着孩子们稚声答谢和轻声问好,医疗队员的心里暖暖的。

自开舱以来,医疗队收治的最小年龄患者为3月龄婴儿。3个月的小宝和宝妈刚进舱的时候便出现了高热,妈妈的无助与焦急,以及孩子的声声哭泣牵动着每一位队员的心。为了母婴平安,队员们第一时间为宝妈送去了退热药,观察和评估宝妈是否有乳腺炎,是否影响母乳喂养,还加了宝妈的微信,以便随时提供帮助。为避免宝宝出现高热惊厥,医疗队员们持续给予宝宝物理降温,关注孩子的营养状态和各项体征。“护士姐姐们,谢谢你们了,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了,孩子已经睡着了。”见到报平安的微信,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13月龄小患者出院

向家属传递辅食

手绘可爱图案的隔离衣

还有一位13月龄的小患者,正值辅食添加阶段,由于方舱内无法进行辅食加工,大白们化身“饮食小管家”,与指挥部协商,保证小患者每日可以服用果泥、肉泥等,让在方舱的小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便于加速康复。

由于饮食结构不同,来自巴基斯坦的小朋友在电话中哭哭啼啼地说想吃面包、果酱,医疗队员们想方设法弄来了他的“最爱”,孩子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PART.4感控卫士,守护安全

开舱初期是最严峻、最困难、最疲惫的阶段,但医疗队员经受住了考验。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后,医疗队工作步入正轨,最为担心的问题转变为院感防控,避免出现因队员感染而减员。

根据工作实际,感控小组抢先行动,从环境改造、场景风险识别、流程制定、全员培训、督导落实等环节迅速开展了科学周密的工作。不断强化所有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倡导“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让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每个人工作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在感控小组卓有成效的保护中,一个月以来北大医院医疗队实现了“零感染”。

感控小组通过监控指导队员脱防护服

感控小组指导队员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

PART.5党旗所指,先锋所向

党旗所指,先锋所向。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了医疗队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临时党支部深度参与医疗管理工作,管理团队每天晚上定时召开例会,梳理医疗、护理、感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流程,立行立改,建立了高效的管理制度。党员平均分布到各小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工作质量和服务力度。在党旗的引领和感召下,共有12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送给“寿星们”的生日惊喜

临时党支部在生活上关爱每一位队员,为11月份的4位“寿星”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会,长寿面、蛋糕、带有医院Logo的礼物,以及各种祝福、集体献唱生日快乐歌......一个都不少。视频连线中,很多队员都眼含泪光,既感动于这温馨的场面,也感慨于大家同舟共济全力以赴的不易。

医院大后方送来的物资

医疗队员发放物资

临时党支部也和医院大后方保持紧密联系,疫情阻隔了空间距离,却阻挡不了爱心的汇聚和真情的问候,大后方的“爱心大礼包”纷至沓来:保暖的衣物、实用必须的生活用品、增添幸福感的小零食……满满当当的保障物资是来自大后方沉甸甸的爱意与关怀,是全体医疗队员两点一线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确幸”。

患者出院前留下感谢信

入驻小汤山方舱医院一个月以来,北大医院医疗队治愈解除隔离患者近300例,其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83岁。每例患者都得到了精心的诊疗和悉心的照护,他们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留下了20余封表扬信和表扬工单,表达了对医疗队的称赞和感谢。

一个月以来,北大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实现了“队员零感染,舱内零死亡”两个目标,用高水平的救治和严密的组织诠释着“国家队”医院的担当。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队伍,是一支敢于胜利、勇于胜利的队伍。使命在肩,携手同行,汇聚力量,共抗疫情!

(北大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