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北医三院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 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建言献策

2021年3月10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闭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医三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北医三院骨科陈仲强教授,身肩使命、认真履职,围绕缓解临床用血短缺、推动现代科技在临床上的研发应用、发挥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分别提交了议案和提案。

放宽献血年龄限制 接续赋能“中国脊梁”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刘忠军所在的甘肃省代表团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团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会上,刘忠军在发言时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目前受临床用血短缺最大影响的正是这些大病和急病患者,建议将提倡献血年龄从18-55岁扩大至18-65岁。

作为一名扎根临床的医生,在刘忠军看来,切实缓解临床用血短缺难题,要在“开源”和“节流”两个层面下功夫。一方面,依据相关法律,国家目前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为18-55岁,而相关法条已超过20年没有修订。20年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增长约10岁,人均寿命的变化,使得临床治疗用血群体与献血群体在结构上失衡,因此,建议将国家提倡自愿献血的年龄改为18-65岁的健康公民,扩充采血来源。另一方面,除扩大年龄限制外,加强“节流”同样重要。就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而言,较发达国家的普遍程度,我国的差距明显,推广潜力较大。因此,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肿瘤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研究,节省宝贵的血源。

同时,作为世界首创将3D打印钛合金骨科植入物成功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医学专家,刘忠军表示,要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就要接续推动重大科技研发应用。“十三五”期间,刘忠军及其团队多次突破脊柱肿瘤手术“禁区”,实现了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的应用转化和相关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下一步,将竭力创新,为“中国脊梁”赋能。

与总书记面对面 难忘回忆内化为前进动力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联组会上,委员们同总书记一起讨论,满腔热忱凝聚共识。

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曾担任十年北医三院院长,兼任北大国际医院院长六年。此次提交的提案涉及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联体平台建设,利用公立医院资源优势,帮助基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等。

谈及参会感悟陈仲强表示,总书记工作繁忙,头绪万千,仍亲自参加医卫教育联组讨论,表明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高度重视。身为一名医卫工作者,万分激动、深受鼓舞。

陈仲强表示,会议中,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改革中做出的贡献,特别指出公立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强医防协同、上下联通,实现综合救治能力及精准高效防控能力;强调把公共卫生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落实乡村医生待遇、落实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医疗改革任务、中西并举实现关键领域攻关等一系列医改任务。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尊重爱护医务工作者,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与此同时,殷切希望医务工作者要修医道、怀仁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

医疗,治病救人。同时,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也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助力。陈仲强表示,要谨记总书记的指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勇于担当、敢于担责,积极参与医疗改革,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