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妇儿保健中心举办早产儿保健省级师资培训班

  11月9日~10日,受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举办了早产儿保健省级师资培训班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卫计委妇幼司领导、“早产(儿)干预研究合作项目”国家级专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派出的产科、新生儿科和儿童保健专家等200余人。

  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颁布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培训班围绕《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具体内容,关注早产与早产儿医疗保健的热点问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八一儿童医院、上海交大仁济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南京鼓楼医院等全国知名产科、新生儿科和儿童保健专家授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解读,《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及相关技术介绍,WHO及国内外早产和早产儿干预研究进展;涉及早产儿保健管理、住院前在产科的诊治与预防早产、住院期间在新生儿科的诊疗与出院前评估指导、出院后早产儿检查评估与综合干预。

  11月9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儿童卫生处处长王克让主持,妇幼司曹彬副巡视员对《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继而,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主任杨慧霞教授和儿科新生儿专业的冯琪教授分别针对《WHO关于改善早产结局的10条建议》的产科和儿科部分结合我国相关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9日下午参会人员分为新生儿/儿保组和产科组分别进行培训。在新生儿/儿保组,来自国际儿童救助会(英国)的Jean Meadows教授介绍了早产儿院内及出院后喂养,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李辉教授介绍了早产儿生长特点及评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玉和教授介绍了早产儿听力筛查规范,儿科冯琪教授和蒙景雯护士长分别介绍了高危早产儿随访和早产儿住院期间发育护理。产科组则由来自上海交大仁济医院孙刚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主任医师分别介绍了早产机制研究进展、自身免疫疾病与早产、早产预测预防进展和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治。

  10日的培训继续分为产科组、新生儿科组和儿保组进行专业交流与讨论。各组培训由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的研究人员郝波、张小松和周敏分别主持。产科组的授课内容有医源性早产及双胎早产、早期足月产、促肺治疗及宫缩抑制剂的应用;新生儿科组的授课内容有稳定及复苏早产儿、早产儿营养支持、新生儿早期危险征象识别及处理、早产儿转运、早产儿呼吸支持和新生儿败血症诊治及院内感染预防;儿保组的授课内容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规范简介、早产儿发育促进原则、早产儿出院后喂养常见问题及处理、早产儿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方法、发育可疑异常早产儿识别与干预原则、出院后早产儿保健管理等。

  本次培训班课程安排丰富、全面、系统,涵盖了从产科预防与诊治早产到早产儿出院前后多个学科领域的医疗保健内容。参会人员学习认真、积极交流、充分分享了在专业领域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在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落实《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作为本次培训班的承办组织者,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相关工作,培训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此前,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的研究人员全程参与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制定工作,并多次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研讨会不断完善与修改规范,今后,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还将继续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与培训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水平。

  (北大医院妇儿保健中心)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