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首次疑难病例远程视频会诊
“从屏幕显示的这个病人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涂片,初步判断是急性髓性白血病。”
“从涂片上看是否符合M3型呢?”
“我看不是M3型,咱们一起看这里……”
2017年8月3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例血液科的疑难病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援藏专家、来自血液科的唐菲菲医生正与北京的前辈远程连线。
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藏队员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的首次联线。
在信号接通的这一刻,当双方从屏幕上看到对方的脸,大家都激动得不知该如何打招呼了。这一刻,同事间胜似亲人般的那份牵挂和共同救治病人的职责态度,让这次远隔千里的会面意义深长。这一刻的激动与感动将永远印入大家的记忆。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三个“第一”
近日,第三批援藏专家唐菲菲主治医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她的病房收治了一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罹患血液病的病人,做完骨髓穿刺后骨髓涂片送至检验科进行分析。然而,当地医院检验科人员紧张,目前检验科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的技术人员只有一人,而这名患者又是治疗效果不佳的疑难危重病例,亟需专家会诊。
“我们医院是诊治血液病的权威,有这样的资源,能不能与北京建立起远程会诊,帮助西藏的血液病诊治?”心急如焚的唐菲菲主治医师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为了能建立这样的会诊制度,尽早明确病人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她开始积极奔波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信息科,联系远程会诊相关流程、技术问题,同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形态室及信息科联系远程会诊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
第一次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远程视频会诊
在唐菲菲主治医师的积极沟通及双方信息科努力之下,8月30日,终于成功开展了第一次骨髓细胞形态学远程视频会诊。于是,出现了开头那激动的一幕。
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形态室石红霞副主任医师、史慧琳及尉岩老师远程视频会诊的2名藏族同胞骨髓涂片明确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让2名藏族同胞在第一时间明确了诊断,援藏专家唐菲菲主治医师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相应治疗。
第一次远程视频会诊一例内地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骨髓瘤患者
一名59岁的男性藏族同胞于2016年9月在内地某医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进行了4个疗程的化疗后,近期突然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的高钙血症、骨质破坏。8月30日,国内著名的路瑾教授远程视频会诊,为病人制定了详细的病情评估及个体化诊疗方案。
第一次远程视频会诊一例危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一名31岁的男性藏族同胞在6年前明确诊断为慢性髓性白血病,但没有接受规律、系统的诊治,近期病情突然加重了。入院后,他的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应用格列卫后出现骨髓抑制血象下降明显,脾脏进行性增大入盆腔同时合并严重肺部感染。8月31日,国内著名的江倩教授远程视频会诊为病人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
“由于对专业要求较高,无论是骨髓涂片质量还是图像采集都具有较高的难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前还从未开展过骨髓涂片的远程会诊,这是第一次!”远程会诊结束后唐菲菲主治医师兴奋又骄傲地说。
“在我们这里,骨髓涂片远程视频会诊是第一次,和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远程视频会诊也是第一次!”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开心地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时刻”。
“真没想到啊!要知道江倩、路瑾可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啊,在北京都挂不上号、见不到面的大腕!没想到在远程视频里见到了!”能直接跟血液“大咖”对话,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们都十分激动。
来之不易的三个“第一次”
远程会诊并不仅仅是双方连上线那么简单。尤其涉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远程会诊,不仅要求能够做到实时清晰的传输声音,更要求画面质量的分辨率较高。8月30日的第一次远程会诊,能够清晰的采集骨髓涂片的影像是保证本次会诊顺利完成的关键之处。
为了协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完成第一例远程疑难病例会诊,也为了建立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无障碍的远程会诊系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科第三批援藏专家孙磊和已经回到北京的第二批援藏专家张东湖,在双方医院信息科同事的协助下,放弃休息时间,积极进行系统调试。孙磊从骨髓涂片的照相,一直到视频画面的采集,影音的传输,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图片的格式分辨率到视频的清晰度他都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保证涂片影像的质量,会诊当天,孙磊从上午就开始进行调试,分别用手机、相机、电脑等不同设备对骨髓涂片进行拍摄,并在电脑上用不同的软件对照片进行修改。半天的时间里,孙磊至少往返于形态室和远程会诊中心之间不下五趟,就是为了保证能够让北京的血液科专家看到最清晰最真实的图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的同事也在张东湖副主任的带领下,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连线测试,最终顺利完成了本次远程会诊。他们的努力是这次远程视频会诊成功的基石。
“尽最大努力为临床服务、解决临床诊疗的信息化技术问题一直是我的目标。”孙磊说。在远程视频连线成功的那一刻,孙磊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知名专家的支持,是实现远程会诊的重要保证。在得知西藏这边有远程视频会诊的需求后,北大人民医院的专家们欣然接受,详细了解病人的每一个细节,为病人做了详细个体化的治疗。
“我们虽然身在北京,也心系西藏的诊疗。”专家们说道。
“北京的安吉拉,离这么远都为我们能看病”
几天过去了,通过视频会诊的3名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大夫们告诉他们,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大专家通过视频联合给他制定的诊疗方案时,他们用藏语连连感激:“谢谢北京的安吉拉(对医护人员的尊称)!离这么远都能给我们看病,我们不用上北京,就能见到全国最好的安吉拉了!”
在西藏很多病人因为经费问题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不能及时就诊或在疾病诊断后不能规律治疗及监测,因此入院时往往病情危重。远程视频会诊,使患者们真正体会到了“大病不出藏”,危重病人尽早得到更优化的治疗。这样的举措既省去了病人远去北京会诊的时间及经费,又能给予病人最权威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队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不断创新,为西藏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唐菲菲援藏日记
转眼间来西藏已经1个多月,逐渐适应这里缺氧、日晒强的生活,走路一定要慢、走快了会喘、心跳加速。出门必须戴墨镜,否则睁不开眼睛。我有两次出门没戴眼镜,结果,眼睛痛得一直流眼泪。
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与日俱增。刚开始每次和孩子视频,她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告诉她我在吸氧、等吸好了就回来。孩子问了2周,看我还没回来,生气了。有一天,她怎么都不肯跟我视频,嚷着说:“我不喜欢妈妈!不要看妈妈!”当时,听到这些话我心痛极了,走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眼泪止不住的流。我想孩子现在不理解我所做的,等她长大了一定会为妈妈今天援藏行动感到自豪。
(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唐菲菲)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