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六院院长陆林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报告消除病理性记忆的新范式
人类在遭遇灾难性事件或吸食成瘾性物质后会产生强烈、持久的病理性情绪记忆,这种病理性记忆异常顽固、伴随终生,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痛苦,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药物成瘾以及焦虑抑郁等。此类疾病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危害极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亟需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1.47)发表了北大六院院长陆林教授课题组题为“A novel UCS memory retrieval-extinction procedure to inhibit relapse to drug seeking” (一种新颖的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模式能够抑制药物渴求的复发)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指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这一全新的心理学范式能够广泛、彻底地抹除药物成瘾等病理性情绪记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罗宜孝和助理研究员薛言学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陆林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
陆林教授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巧妙地借助记忆再巩固和消退的原理,运用条件性线索唤起——消退心理学范式,有效地消除了成瘾动物和成瘾者对于药物的心理渴求,从而明显降低其复吸的风险,该成果发表于2012年《Science》杂志上。在此基础上,陆林教授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模式,这一全新的模式可更加彻底、有效地抹除所有相关的病理性记忆,且对于久远的病理性记忆具有同样显著的抑制作用。该课题组进一步探究了这一作用的神经机制,发现这种非条件性刺激诱导的唤起——消退范式的神经生物学作用过程是通过调控杏仁核脑区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内吞而实现的。陆林教授课题组的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泛、有效地消除病理性记忆的维持和再现带来福音,破除了病理性记忆无法抹除的魔咒,攻克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病理性记忆相关精神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一医学难题,也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大六院 李鹏 何小璐)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