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义:长五、长七火箭的双料01指挥员


【编者按】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7日20:45,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顺利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轨道!担任此次发射任务喊出倒计时的01号指挥员王光义,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树榜样、立标杆”,党委宣传部特推出王光义校友的奋斗事迹,持续激励广大师生校友传承红色基因、扎根祖国大地,在强国路上踏石留印,书写精彩的“北理工故事”!

王光义在发射岗位上工作

  “01”指挥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航天发射任务“大管家”,这个岗位可不一般,既要有丰富的任务经验,还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最后时刻大家听到的“5、4、3、2、1,点火!”等指令就是由他下达的。

双料“01”指挥员

  这次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名叫王光义,他还曾经是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和天舟一号任务的“01”指挥员,用完美的“零窗口”将天舟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可以说,王光义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长五和长七两型火箭的双料“01”指挥员。

  两年多前,长五遥二火箭因芯一级发动机故障,致使发射失利。“干航天的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必须解决问题!那次失利后,我们发射场全线没有沮丧和气馁,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各个系统、各个岗位也立即投入火箭复飞的准备中。”王光义回忆说,大家都以执着的信念追梦文昌、奋斗文昌。

  对王光义来说,完成从长七到长五的跨越转型,挑战更是异常巨大的。长五和长七虽然都是新型低温火箭,但差异明显:从个头上看,一个芯级直径3.35米,一个5米;燃料上,长七使用的是液氧煤油,长五使用的是液氢液氧。两型火箭用的是两套地面设备设施,培训岗位人员的训练考核大纲也是截然不同。

问题少一个,胜算多一分

  为了把长五火箭的脾气摸的更准更透,王光义先后三次跑到火箭研制生产厂家。从基础知识到设备原理,从设计方案到零件部件,从基本操作再到应急处置,他把自己完全归零,像个“小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学,从最简单的做。他说,这次发射凝结了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01”指挥员是发射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把那么多人卧薪尝胆的成果荒废掉。

  王光义说,因任务时间跨度长,站里53%的系统指挥员和重要岗位操作手是首次定岗,还有占比1/5的新上岗人员。他又从“学生”变身成了“老师”。针对部分年轻同志基础知识不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偏弱等问题,他组织编写新的训练考核大纲,带领团队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参加任务仿真训练,设置的产品进场、垂直总装、加注发射等70余个演练项目涵盖了发射任务每一个环节。此外,还对重点专业岗位人员一对一笔试考核、综合想定和答辩交流,大伙的岗位能力提高很快,100%通过了上岗考核。

  作为发射场系统的牵头人,王光义还带领各系统完善任务总体文书和应急预案,开展50多项各类应急演练项目。正如他笔记本上的一句话:问题少一个,胜算多一分!

7万个微粒,超高洁净度

  任务准备期间,航天器洁净度的保障要求是不高于35万个微粒,空调系统人员认真对塔架整流罩空调的过滤器进行检查清洗,在首次自检时,洁净度已经达到了10万个微粒。为了让可靠性再高一点,他们钻进机组内部,对着设备内壁一寸一寸的擦拭,狭窄的空间,局促到手脚发麻,长时间强光照射,眼睛干涩难受,你累了我顶上,人换标准不降,靠着这种接力传递,复测结果仅仅为7万个微粒,达到超高洁净水平。

  记者了解到,为了这次任务圆满顺利,发射场全线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长五火箭箭体大,附属配件很多,以往进场卸车流程是,先用一天时间把产品接到场区,再用一天时间开箱卸车,这样来回两趟就要四天时间。这次任务中,王光义大胆求变,经过充分论证,方案调整为连续两天就把所有产品接运进来,再利用一天半时间开箱卸车,这样就足足省下了半天时间,半天时间对航天人来说可是很宝贵的,能为测试阶段留下充足余量。

想让孩子看一次发射

  发射前夕,多个系统指挥员不时向王光义汇报各自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王光义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逐条认真记录,并耐心进行解答。仅这次任务,就记录了密密麻麻5万余字,工作进展、问题隐患和处理方法都清晰可查。

  谈及愿望,王光义说,每一次航天发射,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付出,这次任务准备时间长,想让爱人和孩子到现场看一次发射,“她们怕影响到我,说了几次都是推辞。以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