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可重构超宽带通信及雷达集成收发芯片
一、成果简介
面向日益复杂多样的电子产品应用场景,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高集成、多模式、多功能的芯片需求飞速高涨。本项研究成果针对生物医疗电子、个人无线体域网、近距离无感支付、车载定位、战场实时感知、无人机导航等应用需求,提出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兼具FMCW雷达测距的复合型收发机创新性结构。收发机采用超宽带射频调频+可再生型鉴频技术,实现通信及雷达的共架构方案;提出多相中频时差测距机理,将分辨率提高2个数量级,达到mm级精确测距,动态范围扩大4倍;射频前端基于电流共享技术,实现射频振荡器+功放、低噪放+鉴频+混频的一体化实现,系统功耗优化40%;提出子载波发生器+频率校正环路的数字化复用结构,发射机可半数字化实现,从而得到一款支持无线数据传输、时差/频差/相差雷达测距的极低功耗复用型收发芯片。
图1.研制的通信+雷达集成收发机芯片显微照片
二、应用领域
超宽带系统具有低功耗、探测精度高、穿透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在防务、雷达、生物探测、短距通信及室内室外高精度定位等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 CMOS 的 UWB 雷达芯片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提出的多模式可重构超宽带通信+雷达收发芯片充分利用了当前紧张的频谱资源,面向民事、军事均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民用方面,该种技术主要可应用于消费类应用、车载应用、医疗类应用等。具体而言,典型的消费类应用场景如手机定位、标签附件、智能家居、无人机/机器人、移动支付、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电子、VR/AR等均是当前消费市场的主力;而在车载方面的应用大多集中于无钥匙进入系统、地下车库及停车场导航、远程泊车、V2X和ADAS、车辆内部探测、接近感应等;此外,超宽带通信雷达芯片还可广泛应用于工厂车间、医院/养老中心、智能建筑等,实现实时感知,数据赋能。
据Techno Systems市场调研预测,UWB具有与蓝牙和WiFi同等市场规模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27年全球UWB芯片出货量将超过12亿颗,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智能手机和汽车应用。当前,已有多家公司应用超宽带芯片,如恩智浦(NXP)发布UWB+SE芯片,主打汽车无钥匙进入应用市场;3db Access瑞萨将获得3db UWB的技术许可,双方合作共同为智能家居、物联网(IoT)、工业4.0,以及移动计算和车联网应用提供安全访问解决方案;苹果U1芯片为自iPhone 11之后的iPhone和iPad都采用了UWB技术。
三、市场前景
近几年来,随着苹果UWB功能手机的出现,以及UWB行业标准的完善,UWB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增多的无线定位等的应用需求,推动了UWB的发展。而各种不同的定位技术(如Wi-Fi、GNSS、RFID、Bluetooth等)不断地发展和融合,促进了UWB应用更广泛地发展。蜂窝技术(如5G、4G、NB-IoT等)和非蜂窝技术(LoRaWAN、Sigfox、ZETA等)通信技术也助推了UWB应用,提供了更多无限的可能。超宽带芯片市场规模的估计取决于应用领域的多少,下面是几个应用领域的概述:
1.室内定位:超宽带技术可以在室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应用场景包括工厂、商场、医院、机场、地铁等。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室内定位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37.6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68.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8%。
2.物联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超宽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领域。据IDTechEx的研究,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88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23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5%。
3.汽车安全:超宽带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车内定位和车辆防盗功能,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全球汽车安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34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1%。
此外,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超宽带(UWB)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超宽带行业起步较早,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超宽带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2021年我国超宽带市场规模达36.7亿元,同比增长19.6%。在细分市场方面,受益于超宽带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级超宽带产品需求量及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我国企业级超宽带产品需求量达3120.0套,产量达3008.0套。
本项成果采用 65nm CMOS工艺,突破了超宽带通信及雷达的核心技术瓶颈,积累了一系列的发明专利,拥有核心技术保护门槛,同时由于本成果在市场中尚未竞品,极具创新性,拥有极高的转化潜力。设计成本已于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分摊,倘若实现成果转化,其成本集中在制造成本与运营成本,售价将会极具吸引力,在市场中富有竞争性。
四、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为北京理工大学单独持有;
2、本项目已申请专利,已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五、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作价入股或其它方式。
六、对接方式
(1)合作意向方联系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
(2)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沟通了解意向方情况;
(3)会同成果完成团队与意向方共同研讨合作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电话:010-68914920
邮箱:bitttc@bit.edu.cn
网址:ttc.b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