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国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绿色低碳化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客观来看,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距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要高度重视从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供应链重构等方面镌绘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具有绿色和低碳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来进行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将绿色融入生产力发展内涵,形成具有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绿色为底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绿色低碳的新要求。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加强科技人才在绿色低碳发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完善适应绿色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绿色意识、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绿色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渗透于人才建设机制中。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才培养应重视绿色低碳基因的培育,这对催生新的绿色技术和形成新的绿色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见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是绿色的,所以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二是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资料的绿色低碳提供了新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等生产资料的创新发展,不断加强绿色转型的技术储备。如今传统技术造成的环 境污染的弊端日益凸显,先进绿色技术作为生产资料的关键要素,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关键。可见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资料是绿色的,所以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三是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对象的绿色低碳化发展赋予了新活力。绿色产生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坚持以绿色低碳的发展为导向,这将带来产业结构的深度变革,且会催生一批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生态保护和节能减碳也能创造出能效提升、低碳负碳颠覆性技术、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会给产业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可见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对象是绿色的,所以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不断提升生产力要素的“含绿量”
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加快形成和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质生产力,要围绕绿色新型技术创新、产业链绿色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政策支持保障支持、绿色文化推广等方面加紧部署,打通束缚其发展的堵点卡点,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推动绿色颠覆性技术攻关,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提升绿色低碳科技水平作为突破口,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发展高质量绿色的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开展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深入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碳捕集利用与碳封存技术等,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加快绿色低碳自主创新步伐,建设新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人才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碳中和技术产学研全链条创新合作。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技术标准与服务机制制定,形成真正绿色低碳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推进数字化管理与产业链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化产业链。对标国际先进能效和排放标准,实现设计、生产、经营、回收、处置和采购的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化。积极开展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加快发展数字技术,以数智赋能建立分种类的可回收废弃物数据库,加强对废弃物品的管理,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根据不同产业链长短优化布局,产业链长的多布局网络化集群,产业链短的集中建设集群基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绿色产业链中心,为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是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培育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动新材料和低碳环保等绿色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和颠覆性科技的创新,落实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聚焦世界前沿,加快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等未来战略性产业的技术攻关和产业规划布局,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探索丰富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应用场景,加速产业规模扩容和技术迭代。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际产业循环,大力引进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四是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催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新动能。将绿色产业链管理的措施和绩效纳入环境统计、环境信息公开、碳排放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工作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制定并发布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专门性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严控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是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生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树立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色的生产生活观念。通过绿色低碳理念宣传、行为实践、制度规范等方式,鼓励人们使用绿色产品、进行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等。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培育和倡导绿色文化。形成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消费偏好机制,通过消费领域倒逼生产者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生产者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王兆华系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斌 、王博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