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供图:张婧 编辑:陈文婧
2024年3月29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和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王宁做客“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数字人文:人文学术研究的新范式”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外语学院来校培训全体教师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等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王宁教授从数字人文之于世界文学研究、“远读”和“细读”的互补、数字人文的意义及其带来的学术范式转换、比较文学与技术的关系、人文学科的评价问题以及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数字人文对传统人文研究的意义,并为中国学者如何应对挑战、发展人文学科提供了思路。首先王宁教授以ChatGPT对传统人文学术研究带来的严峻挑战为引入点,介绍了“数字人文”这一概念,认为作为科学与人文之间桥梁的数字人文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以及阅读和研究方法的崛起。随后,王宁教授通过推介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凯瑟琳·海尔斯的著作《我们如何思维:数字媒体与当代技术创新》,指出在数字化时代,人类正在经历思维方式的转型,科技发展对人文学科造成冲击。王宁教授又援引美国意大利裔比较文学学者佛朗哥•莫瑞提的“远读”概念,提出“远读”策略应该被视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的兴起,强调在数字化时代“远读”与“细读”应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数字人文架起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有望使传统的人文学科走出危机。
王宁教授进一步指出数字人文的范式意义不仅体现于人文学术研究,同时也体现于人文学科的评价。他指出在对人文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更应该强调其对前人已有成果的传承与创新,人文学科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机制和量化标准,同时兼顾同行专家的评价。同时,王宁教授呼吁中国人文学者应具有国际视野,努力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跻身国际一流,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国际学界对中国的期待,以解决人文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不足的问题。最后,王宁教授还强调了数字时代的人文精神,指出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仍然是人文学者在数字化时代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文学创作和仁恩学术研究中,人的作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讲座结束后,王宁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本次讲座内容丰富且启发性强,不仅让师生了解了数字人文研究范式,而且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同时还为师生提供了在数字时代开展人文研究的重要指导。
主讲人简介:
王宁,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和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王宁教授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精深,出版五部英文专著、二十多部中文专著、500余篇中文论文、150余篇英文论文,其中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10余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德文、韩文、俄文、塞尔维亚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审核: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