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文学院 摄影:党委宣传部 编辑: 石莉
9月1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分论坛三在友谊宾馆友谊宫第5会议室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此次会议是在北京理工大学建校八十周年之际,深入总结、研讨凝练党领导和创办中国特色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历史和成功经验而举办,分论坛三立足于教育学科,携手教育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特色新型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共同传承、发扬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分论坛三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刘宝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阎凤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雷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储朝晖,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参加此次教育分论坛投稿的校内外作者、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主持。
包丽颖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谈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压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显,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大学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本。她分别从“把好方向,立好魂”、“站好讲台,上好课”、“论好自信、立好本”三个方面谈了高校教师在红色育人路中的实践方向。
大会报告分别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马永霞、王战军主持。
邬大光作题为《中国百年高等教育迁徙中的“红色育人路”》的主旨报告。他谈到,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百余年间经过了四次大的迁徙,许多高校在迁徙中历经挫折与考验,但始终坚守中国红色教育的精神火种,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家国情怀,其内在的“红色”基因需要传承。
刘宝存作题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双一流”》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在“双一流”建设中,应适当对标但不满足于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双一流”,深刻总结我国大学发展的经验,积极传播中国“双一流”建设的经验。
雷庆作题为《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工科院校》的主旨报告。他通过总结这几年院校创建的背景、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发掘了对今天推进工程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的启示。
王战军作题为《中共高等教育红色育人之路》的主旨报告。他首先借庆祝北京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满怀深情的畅叙北理根、北理情,与大家共同回溯了北京理工大学自延安时期起红色育人路的奋进历程。他谈到实事求是、责任担当、大无畏精神是红色育人的精髓,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校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阎凤桥作题为《延安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的主旨报告。他谈到为了培养抗日战争所需要的军事、行政干部和技术人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战争时期的办学思想、制度和体系。这些办学经验对于建国之后的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总结和反思。
李立国作题为《服务党的中心任务 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道路》的主旨报告。他总结道,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新型高等教育雏形,这种新的道路集中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核心,以高等教育的人民性为宗旨。
储朝晖作题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办学方针确定过程对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的主旨报告。指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办学方针演变与确定的过程显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链式逻辑。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正向普及化发展,需要调整宏观发展政策,校准发展的方针,遵循新的发展逻辑。
马永霞作题为《红色大学的创业精神:历史、维度与进路——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的主旨报告。她围绕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立德树人、科技报国四个维度,提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理工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红色大学的创业史。
庞海芍研究员作题为《北京理工大学红色基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的主旨报告。她谈到,北京理工大学在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基因,包括延安精神、军工文化、徐特立教育思想等,对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向未来传承和创新红色基因任重道远。
专家报告结束,会议围绕“红色育人路”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师生针对专家报告纷纷向专家提问。
北京理工大学“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之分论坛三“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召开,从教育学视域下深入总结、凝练,进一步凝聚了中国高等教育走中国特色“红色育人路”的思想共识,进一步拓展了高等教育未来研究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理工大学不忘育人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审核:娄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