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师道传本色,薪火育良师——2019年北理工“聆听师道”青年教师主题沙龙掠影

  为切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持续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党委教师工作部于2019年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青年教师实际需求,依托校院两级平台组织开展了“聆听师道”青椒主题沙龙。通过20余场活动,直击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关心的实际问题,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加深其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引领其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在全校营造了爱国荣校、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思想引领,为新时代青年教师铸“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是“聆听师道”主题沙龙的重要内容。

  今年,学校首次将“聆听师道”引入延安,让青年教师们在学校诞生的红色源点真切感受我校的红色基因和师道文化,接受思想洗礼。各学院党委通过专题报告、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以动人的事迹、深刻的思考,鼓舞青年教师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和学校建设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学校邀请薛庆教授以“论好老师的个人素养”为题作专题报告

机电学院邀请冯长根教授以“做新时代的爱国奋斗者”为题作专题讲座

机械与车辆学院组织学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保障作出突出贡献团队开展专题交流

 

名师助推,为新时代青年教师助“力”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通过名师引航,助力培养“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教师,是“聆听师道”主题沙龙的主要面向。各学院结合本院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邀请教学名师、学界前辈,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就课堂教学、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学生培养等重要问题为青年教师提供精准指导,分享为师之道,勉励青年教师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宇航学院邀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唐胜景教授以“催人奋进时代青年教师发展的一点体会与思考”为题分享为师经验

机电学院邀请范天佑老教授分享个人经历,为青年教师传道解惑

自动化学院邀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彭熙伟教授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题作专题分享

材料学院王建华、杨道明、陈树旺、钟家湘、吕广庶等退休老先生就学院建成发展史等内容寄语青年教师接续奋斗

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学术领军人才杨国昱教授、首届T-more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李晖教授

就“如何指导研究生”、“分享为师之道”等为青年教师们传授经验

 

朋辈示范,为新时代青年教师筑“台”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我校不断提升保障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钻研学术的校园生态软实力和服务保障硬能力。“聆听师道”主题沙龙,一定程度上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碰撞思想的交流平台。各学院在主题沙龙中安排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不同侧面分享了工作经验和感悟体会,通过朋辈间互动交流,以更加轻松活跃、更易产生共鸣的方式,实现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机械与车辆学院以机车青咖会为依托,组织青年教师持续不断开展青椒“研磨时光”学术沙龙

光电学院以“身边的榜样经验交流”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活动

自动化学院邀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高志刚和曾祥远

分别以“利用教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题作经验分享

法学院结合学院特色,组织开展“学术方向与学术平台匹配五人谈” 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向学院四大学术研究平台靠拢聚集

 

  “聆听师道”青椒主题沙龙是学校持续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活动坚持联系实际、问题导向,并以其高度的吸引力、感染力,吸引了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上取得了良好实效,同时营造了教师间“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聆听师道”品牌,大力弘扬北理工优秀师道文化,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附部分“青椒”感言:

  在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聆听为师之道,倍感教育事业之高尚与神圣。薛老师的北理情怀让人感动,亲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值得我们年轻教师细细琢磨,在日后教学中好好实践。

  ——机械与车辆学院 夏焕雄

  冯老师专题讲座提到,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反观自己,作为马院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一名新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要讲好每一堂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何与“杂音”争夺话语权,传道授业于学生,是新教师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紫玉

  唐老师从自身成长经历讲起,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北理工的发展,认为当今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应该奋斗的时代,给我们极大鼓舞和信心。结合实际,他告诉我们要如何在教学科研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真切引导我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在工作岗位担当作为。非常感谢唐老师的细心讲述,也非常感谢学校及学院组织的这场活动。

  ——宇航学院 周玲

  交流是产生科研火花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青年老师。青年教师们或许专业技术能力强,但是视野不够,对国家重大需求、学科交叉的融合点还缺乏深入了解,这个平台为机械与车辆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目前多场报告我都参加了,感触很深,收获很大,第一是为未来学科交叉提供了灵感,第二是青年教师能在宽松的氛围下畅所欲言,详尽讨论,这是在学术报告会上所听不到的。

  ——机械与车辆学院 刘长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