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红色“1+1+N”▏“情系教育帮促,助航乡村振兴”党支部共建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强化乡村教育帮扶,以大学生实际行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硕士第三党支部、能源与环境材料系党支部与北京市扶贫济困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委员会流动党员第八联合党支部,联合房山区琉璃河镇窑上中心小学党支部,于2022年10月28日在房山区琉璃河镇窑上村村委会共同开展红色“1+1+N”——“情系教育帮促,助航乡村振兴”党支部共建活动,北京理工大学橄榄枝志愿者协会、微尘志愿者协会共同参加。活动由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硕士第三党支部书记郑龙鸿同志主持。

首先,房山区琉璃河镇窑上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东刚介绍小学的基本情况及分享乡村教育探索经验。他表示窑上小学目前都是70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们是窑上小学教师团队亟需的具有创新性的年轻血液。窑上小学拟开展乡村农村背景下的“田园课堂”,从劳作、探究、创意、文学、游戏五个方面展开,让窑上小学的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提高学生的家乡认同感。赵校长说,办好一所学校,一是基于当地的乡土人文及物质资源,二是需要乡村教师拥有教育情怀,三是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面对目前乡村小学资源硬件条件较差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多的依托于文化载体,基于“乡土”和“人”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农村的办学路径,高校大学生的加入让这条路径更宽敞且平坦。

接着,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系党支部青年委员罗冲老师进行了发言。他指出,乡村学校与高校教师亦可长期持续互动,青年教师以开展科学讲座等方式,在科学领域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更前沿的技术,帮助学生成长。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硕士第三党支部李玥潼向大家科普了新能源和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知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新能源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她指出,可通过更全面的网络推广方式让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同学们广泛参与,支教不能只是寒暑假或某次活动,我们要共同探索出一条长期持续可行的支教方案。

随后,北京理工大学微尘志愿者协会主席张园园分享协会的支教案例、经验和成果。她表示,之前的支教模式是看支教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但支教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可能并不是小学生们真正需要的,通过今天的共同探讨深刻认识到,要看对方学校真正需要什么,不是看支教老师会什么,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支教活动保证支教的长期持续性和复制推广性,更好的实现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共赢。

北京理工大学橄榄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孙一然展示支教的想法、计划和方案,反思了以往的支教经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他表示,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有所帮助,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是需要被关注的,帮助特殊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等问题,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北京市扶贫济困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委员会流动党员第八党支部书记、成英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土雪老师对本次活动及参会人员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土雪老师指出,乡村学校不应以升学和应试为导向,要在课程中灵活创新,注重知识的应用,并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更多的是为孩子打开视野,让他们知道乡村外边的世界,同时也从项目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本次活动通过教育交流,建立高校与乡村小学的支教联系,共同打造“有创意、可复制、易推广”的志愿项目,会议讨论出项目负责制的支教活动,如红色思政课、自然实验课、户外运动课等,以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思想交流和优势互补,以专业优势实现基层教育帮促,充分展现首都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