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来,工程训练中心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课程中开展了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其中,课程内容设计以生产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为主要切入点,覆盖了劳动观念树立、劳动能力实现、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习惯与品质养成等方面,探索“理论+实践”的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强调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12月2日,课程特别邀请到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高凤林同志担任校外劳育导师,走进实验教学课堂,在良乡校区实训楼为新开课班级学生讲授“劳动教育第一课”。
图1劳动教育第一课
参与课程的领导嘉宾还有中国工人出版社副总编辑董友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创造教育分会秘书长沈俊、学校教务部部长薛正辉、机械与车辆学院党委书记席军强等,教务部、资实处与学院相关负责人与300余名实训班学员、任课教师到场聆听,课程由教务部范文辉副部长主持。
薛正辉部长在开课致辞中提到,本次劳动教育第一课是学校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实践”的劳动教育项目,使“知行统一”落地生根。希望广大师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坚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爱国奋进、永远前行的新时代北理工人。
图2《工匠精神》专题报告
高凤林同志在《工匠精神》专题报告中,用质朴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历程,为300余名师生摹画工匠精神的模样。他至今坚守在生产劳动一线、发挥着重要的劳动创造力,解决了多项国家重要型号项目中的工程问题,并在班组中传承着这份工匠精神。他激励同学们要心怀梦想、敢于奋斗,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谱写科技报国的无悔人生。
在交流讨论课上,高老师和同学们就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信念,如何通过创造性劳动建功立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讨论,他还为各班级学生代表赠送了图书《咱们为什么要创新》。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也深受鼓舞,纷纷表达了学习和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的决心和对劳模工匠的敬意。
图3互动交流课堂
课程最后,全国模范教师、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薛庆教授对劳动教育第一课的内容做总结发言,她表示通过高老师生动的案例讲述和实训场地内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大家对于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有了鲜活的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劳模与工匠精神的底色更鲜明。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以工匠精神为人生的坐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随后4周的制造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工程问题驱动、实践过程铸魂”的新模式,强调创造性劳动锻炼、有价值劳动产出。针对现有14个制造技术实践模块,完成了以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车削、钳工实践中制作精工锤、创意金属作品等,在铣削加工中制作孔明锁、印章等,通过数控加工技术设计制作国际象棋,在材料成型技术实训中铸造飞机模型等等。课程将一个完整的、创造性小作品作为实践“教”与“学”的任务产出,驱动着全模块制造技术的实习实训过程。
图4亲临生产劳动现场的实践锻炼
八十载“金工劳动”传承着北理工“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新时期的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使命。本学期的劳动教育紧密地结合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00后大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关切,强调国防特色与工程背景引领,全面增强劳动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等工程教育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坚守立德树人的师者初心,强调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工程训练中心将不断探索劳动实践锻炼与创新人才培养双向驱动的新范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支撑作用,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人才培养使命交上“北理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