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主办,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车辆方向)强基专业承办的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车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校企协同智慧赋能、军民融合互融共生”为主题,围绕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践和人才需求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深化专业“双一流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融合发展。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兵工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陆军研究院、陆军工程大学、陆军装甲兵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北大学、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1家单位的51位专家参会,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赵昊、徐特立学院副院长张玮、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席军强、副院长王伟达和章振宇、国家级教学名师闫清东教授及专业教师代表共62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章振宇主持,席军强致欢迎辞,强调了加强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安玉德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兵工学会致辞,指出新时代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强调亟需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林海秘书长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致辞,强调了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指出这是推动我国军事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赵昊分享了关于如何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强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张玮介绍了学院在推动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机械工程学科、装甲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责任教授刘辉教授主持。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教授、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魏巍教授作专业建设主旨报告,介绍了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情况以及两个专业未来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处缪志勇处长作了关于兵器工业集团人才建设现状与需求的主旨报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宁作了新能源汽车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的主旨报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装甲车辆领域头部企业和研究所的人力资源代表,分别作行业主旨报告,分析了装甲车辆工程毕业生就业后人才成长路径和企业培养模式,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现场参观环节,与会专家参观了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挺起民族的脊梁-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展”,对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成果、创新创业实践及服务装备研发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业人才培养研讨环节由魏巍和特种车辆研究所李雪原所长主持。参会代表与专业教师代表共同就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刘志军教授指出,培养方案在本专业本科生高深造率的基础上,应针对交叉学科、实践及研究能力养成、本研贯通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理工大学袁军堂教授建议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聚焦和细化,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并系统梳理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理工大学闫清东教授指出,应针对当前新军事技术变革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开展系统深入的调研,通过反思企业实际人才需求来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持续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科技大学刘立教授建议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依托科创竞赛开展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历程、全员培养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装甲兵学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分别就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协同、军民融合、培养方案等议题发表了意见。
最后,刘辉进行总结发言,代表专业对参会专家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并总结了本次研讨会形成的共识及专家建议,提出了后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和优化方向。
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了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和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车辆方向)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深了校企协同和军民融合,为企业界及学术界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对我国装甲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