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大思政课”理念赋能思政教学 ——延安儿女讲述父辈故事、时代新人感悟精神力量

供稿:刘赟、李锦鑫、张杰、张新萌、丁宁  摄影:刘赟、李锦鑫、张杰、张新萌、丁宁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北京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新形式,通过校外专家请进来、学生学习走出去、各个学段通起来,系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4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儿女故事团”开启第四个学年的合作,组织“延安儿女进课堂”系列活动。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主任、装备发展史和坦克使用专家芦继兵老师,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杰出的领导者刘柏罗之子刘大地先生和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之子、北京卫戍区原装备部长张旅天大校,先后走进北京理工大学2024级本科生“思想道德与法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为同学们讲述其父辈们亲历的红色历史,帮助同学们以更为具象、深刻地理解“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引导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

刘大地以《边区军民工业的故事》为主题,结合边区工业发展历程、原子弹与氢弹研制实验等内容,回顾了父亲刘柏罗将军在党和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程中的杰出贡献,讲述了刘柏罗将军坚定报国初心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故事。刘大地分享了延安时期武器设计制造人员秉持的“坚定信念、认真钻研、穷尽一切、艰苦奋斗”十六字信条,勉励同学们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同时,刘老师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告诫同学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本轮次授课中,刘大地在文博馆的“人民军工展”进行了一次现场教学,基于展馆中的历史信息和相关文物,对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人民军工的伟大探索进行了有情有理的介绍,实现了熟知历史细节的人在历史情境中讲授思政课的教改探索,场馆中的思政课这一教学形式获得参与学生的好评。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芦继兵以“无私、信仰、奉献——记坚持初心、忠诚使命,为西藏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十八军!”为题,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坚守初心、忠诚使命,为西藏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十八军的光荣事迹与难忘岁月。面对公心和私信的碰撞、享福和吃苦的考验、生存和死亡的选择,老兵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积极主动要求带领部队进藏执行任务,为理想和信仰奋斗终身。在讲解最后,芦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喊出了:“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爱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有我!”的响亮口号。

张旅天以《有个地方叫马兰》为题,讲述了张蕴钰、程开甲、林俊德等杰出共产党员和在马兰基地无私奉献战士的故事。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工人、技术人员进入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他们在马兰克服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家庭都献给了核试验事业。最后,张旅天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作为结尾寄语在场学生,号召广大青年奋发有为,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当中。 

光影魔术手拼图2.jpg

学生心得体会

2024级本科生吴可轩:

聆听了芦继兵老先生关于解放西藏的演讲后,我深受震撼。他不仅是坦克领域的专家,更是十八军精神的传承者。他的父亲夏川,作为十八军的宣传部长,是首批进藏的官兵之一,这种红色基因让芦继兵先生对西藏怀有深厚的情感。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父辈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老西藏精神”,即“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人的激励。芦继兵先生的演讲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巨大牺牲的前辈们,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2024级本科生陈伊兰:

听完芦老师的讲课,我感触很深。在没听芦老师的讲课之前,我一直以为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不需要像抗战时那样艰苦卓绝,没想到解放西藏也如此困难。在进藏之前,藏族人民过的竟是农奴制的生活,所以我现在生活的和平平等真是来之不易。在今后的日子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一定会反思过去的不足,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本科生张新迪:

听完今天芦继兵老师的讲座,我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时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巨,条件是如此简陋,感动的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铁血的十八军仍然能坚决地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坚信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巨大成就。通过芦继兵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西藏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西藏是中国国防的大围墙,民生的大水塔,能源的大仓库。另外,我更加坚定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党,有了解放军,西藏才能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百万农奴才能得到解放,藏族和汉族永远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家人。身为北京理工大学学子,我们更要传承延安根,发扬军工魂,争做领军人,传承老西藏精神,把青春奉献给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2024级本科生杨奇威: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刘大地先生关于边区军民工业的故事,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触动。刘先生深情地讲述了他父母那一代人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为国家的军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如此紧密相连。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决心。

2024级本科生康陆欣:

在刘大地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与雄壮。无论是在牛力发电这种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依然顽强奋斗的勇气,还是延安儿女为国奉献的牺牲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刘大地老师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通过他的讲述,那些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栩栩如生。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心中不禁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024级本科生雷响乐:

聆听了张旅天老师关于《有个地方叫马兰》的宣讲后,我深受震撼。震撼不仅来自于马兰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来自于马兰人坚定不移的精神。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张旅天老师那富有感染力和代入感的讲述,仿佛拉开了历史的帷幕,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呈现在我们眼前。尽管环境艰苦,马兰人依然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为国家铸剑,开拓了新天地。这次宣讲不仅让我对马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历史充满了敬畏。我意识到,历史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鲜活的故事,是我们应当挖掘、感受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张旅天老师的精彩宣讲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历史探索的热情,让我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2024级本科生马锴炫:

听完张旅天老师的演讲,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悟颇多。马兰,这片传奇之地,在我心中愈发显得神圣。张旅天老师讲述的他父亲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战士们保卫边疆的坚定决心。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艰苦的环境中,却从未有过怨言。他们以青春和热血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守护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他们对边疆建设的热情也深深感染了我。在马兰,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边疆建设。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地方。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认为马兰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它不仅是老兵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以马兰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