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不忘来时路 青春正当时——“新中国这样走来”北京理工大学微课大赛圆满结束

撰稿:王丽丽   摄影:宣传部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6月6日晚,北京理工大学“新中国这样走来”第七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大赛在良乡校区文萃楼一层圆形报告厅举行。此项活动是北京理工大学响应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理’赞青春”首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提升项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学敏、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大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参与活动并担任评委。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的教师代表应邀出席活动。

“微课”品牌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打造特色短视频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调发挥学校在红色育人、强国铸器方面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先进文化底色、北理工特色的思政课体系,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微课大赛”抓住当前青年大学生偏好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的特点以及部分知识类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价值导向模糊化的痛点,立足学科特色,结合重大时代主题,以项目制教学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讲好有内涵、有温度、有共鸣的党史、国史、军工史、校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获得者。

参赛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在微课视频中实现了北理工特色与“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机融合。七年以来,“微课大赛”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与学生群策群力建设中,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打造“实”“活”“强”的系列短视频。活动先后覆盖27000多名大一学生,优选出300余组校级优秀作品,育人实效得到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微课”品牌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师多次应邀向兄弟院校分享活动组织经验。

“寻访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

用活社会大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善用社会大课堂,基于红色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拓展思政课堂阵地,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的殷殷嘱托。

此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同学们热情参与,在包括教师推荐的20余处红色革命旧址在内的场景中深入发掘红色史料,通过文献采集、口述采访等方式收集整理出大量一手资料,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特等奖获奖作品《中国梦 梦中国》以“穿越”为主题,组长王鹏宇说:“我们一起去到了充满历史色彩的北京鼓楼、五道营胡同、雍和宫,也去到了国贸大厦、地铁站等被现代科技包装的场所。既感受了百年来中国的卓越进步,也回望了一路走来的艰辛,古朴与先进的反差让我们自己仿佛也置身于虚幻的穿越梦境中。”

传播新时代之声

参赛小组们以宏大的时代主题为背景,以微小的观察视角为切入点,在微课作品中传递时代精神,传播新时代之声,使思政课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特等奖作品《汗水浇灌塞罕坝的“绿色奇迹”》通过时空的纵向比较以及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演绎不同时期塞罕坝的环境,以此展示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奉献,塞罕坝翻天覆地的变化。侯云翔同学说:“通过展示时国成、时学民、时辰三代护林员的故事,以此映射出一代代护林员在塞罕坝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绿色发展的精神。”特等奖作品《回答》由学生作词、手绘,“这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入人心,引起青年的共鸣。填词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结合语境,力求让歌词既尊重历史真实,又富有时代感。其中最难的是找韵脚,一段连押的背后可能是几个小时的摸索。我们希望,通过歌词和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手绘方式,能够唤起青年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呈现中国的历史变迁,激发爱国情怀。”睿信书院代思聪小组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以数字历史地图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路”。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学敏为特等奖获奖小组颁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大伟为一等奖获奖小组颁奖

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比赛获奖名单

经教学班初选、任课教师和助教复选等环节,共有65组作品进入全校评选环节,其中35组作品进入半决赛,10组作品入围总决赛。最终评选出3个特等奖和7个一等奖。“微课大赛”以微小致敬伟大、以历史致敬未来、以创新助力传承,让思政课“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孔译婕同学说:“微课制作让我们思考如何回答时代之问。先辈们已经做出范例,吾辈更应奋进。”王治皓同学说:“通过微课,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发展和新时代的昌盛。”董宇轩同学说:“这是一次心灵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新中国从此走来’的魅力和力量,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