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京国际法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0年12月26日,北京国际法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成功召开。来自外交部、司法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法律实务部门共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由北京国际法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国际法学会秘书长祁欢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法学会会长李寿平教授致开幕辞。李寿平院长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参会者的会议期间对防疫要求的遵守表达了感谢,并阐述了后疫情时代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重要意义。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副主任、高级调研员周远清在致辞中对北京国际法学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本次研讨会应在对外法治斗争和涉外法治建设方面发挥建言献策作用。会议还宣布了“北京国际法学会中伦文德国际法优秀成果奖”章程及2020年度获奖者名单。



在26日上午的会议中,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惠康作了主题为“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新走向”的主旨报告。黄大使首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国际法治的重要认识进行了理解和补充,指出国家治理和国际治理、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相互交融、交叉互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涵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黄大使认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要素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黄大使认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并非坦途一片,“斗而不破”、“合而不同”将是中美关系的新常态,但无论是斗争还是合作,中国都要用好国际法这一武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部长刘超作了题为“经济制裁与跨境合规”的主旨报告。其指出美国滥用长臂管辖、经济制裁等法律手段,可以称之为“法律病毒”。刘部长深入分析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应对美国制裁措施和体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刘部长还指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是用好国际法这一法律武器的必修课。



外交部条法司参赞孙劲作了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法”的主旨报告。孙参赞首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中第九项“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对涉外工作法治化提出了较高要求。之后,孙参赞围绕当前国际形势、抗疫外交中的国际法问题、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规则博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冠疫情、中美博弈等因素相互叠加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成,国际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晓鸣作了题为“国际司法合作和对美西法律斗争”的主旨报告。张局长对中美博弈的未来形势进行了预判,并结合自身开展国际司法合作的亲身经历,对中国参与刑事司法合作的法律依据、发展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



商务部条法司WTO一处处长于方作了题为“大变局下的中国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主旨报告。于方处长针对世贸争端解决机制近几年来遇到的的挑战进行了评析和总结,并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分享了其对当前国际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理解。



下午的会议共设立“公共卫生安全全球治理与国际法”、“中国法的域外适用问题”、“经济制裁与国际法三个分论坛”。公共卫生安全全球治理与国际法分论坛由外交部条法司史晓斌处长主持,与谈人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副院长龚向前、华中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付副教授江湲和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邵帅。龚向前教授围绕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国家责任问题,指出《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目前只是一个软法性的文件,目前国际社会很难就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国家责任形成一致的法律实践和法律确信。付江湲副教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的贸易便利化问题,并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在疫情期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邵帅副教授围绕如何提升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问题,指出当前以世卫组织为中心的国际卫生治理体系遭到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在改革世卫组织过程中固化和提升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中国话语权,不仅体现出必要性,而且也具有合理性。



中国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分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霍政欣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廖诗评教授与谈主题为“中国域外效力立法的具体思路: 以《出口管制法》为例”。廖诗评教授从具体法律规则的微观角度,探讨了中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实施模式。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李秀娜副教授与谈主题为“健全国内运行机制推进中国法的域外适用”。李教授从“法律域外适用”和“治外法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展开,澄清了两者在理论基础、执法方式、法律依据、领域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异,并指出了中国与美国对“长臂管辖”概念的不同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洋与谈主题为“域外适用的治理视野”,从治理角度对域外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中国法域外适用的立法思路。



经济制裁与国际法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韩立余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王佳副教授与谈主题为“美国经济制裁立法、执行与救济”,其追溯了经济制裁以及美国经济制裁的历史,并深入探讨了对中国构成较大影响的典型案例;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讲师左思围绕“欧盟阻断法令应对美国经济制裁的评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从欧盟阻断法的概念内涵、立法目的和产生背景出发,对欧盟阻断法令的核心制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与评价;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清律师结合经济制裁方面的实务经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制裁与相关国际法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