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涉外刑事法治研究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系列学术研讨会第四期“涉外刑事法治实施机制”在京成功举行
2024年10月12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与涉外刑事法治研究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共同主办的“涉外刑事法治研究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系列学术研讨会”第四期在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涉外刑事法治实施机制”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机关领导,以及及地方司法机关,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检察日报》等新闻媒体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五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志远、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高俊义、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杜亚玲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主持。
包丽颖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及法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强调了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对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提出新要求。
刘志远在致辞中表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面协同联动、共同合作,需要实务部门与高校加强合作,协力推动涉外刑事法治建设工作。
高俊义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协同机制的重要作用,并强调涉外法治是强国盛世特有的国家治理体系,是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必要手段,建议实务部门和政法院校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
杜亚玲提出要把涉外法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希望加强与高校智库的合作,协同发力培养精通涉外法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会议分五个环节,分别探讨了“涉外刑事法治实施机制的内涵外延”、“涉外刑事法治实施机制的现状和短板弱项”、“涉外刑事法治机制完善的思路和建议”、“深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思路和建议”和“涉外刑事法治中的跨部门合作”,会议讨论热烈,成果丰富。
研讨会闭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晓龙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时延安教授在闭幕式致辞。
本届研讨会围绕“涉外刑事法治实施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对加强涉外刑事法治中的跨部门合作,推动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机制,以及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还吸纳了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应急管理大学(筹)法学院加入涉外刑事法治研究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两家新成员单位的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与协同机制各单位共同努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迈入新台阶共同愿景。
“涉外刑事法治研究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于2024年4月在京成立,目前,已经由最初的4家发起单位扩展到14家合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海南大学法学院、新疆大学法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以及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以及应急管理大学(筹)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