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二次读书会
2023年3月26日晚,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六位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以线上的形式开展,大家对近期阅读的书籍进行了交流分享。
2022级法学硕士刘家琦近期阅读了崔建远教授的《物权法》(第五版)和张永健教授的《物权法之经济分析:所有权》两书,主要分享了《物权法之经济分析:所有权》的阅读心得。该书提出,法学分析可分为事前观点与事后观点。事前观点重视激励,目的在于促使未来之人选择更有效率的行为;事后观点则着眼个案,促使善后工作最大化社会福祉。法律之经济分析应当重视事前观点。以加工为例,加工后产品虽然可能市价上升,但加工前的原始样貌,可能对原所有权人有特殊意义,而加工行为使得此特殊价值消灭。因此,基于事前观点的考量,应处罚恶意加工,促使加工人积极交涉以确认权利状态。
2022级法律硕士刘力源分享了苏力老师《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书的读书心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的合集。文章大概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当年的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法律与科技等。第二编的文字是对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部分观点在现在看来也是值得继续探索和思考的。比如作者在讨论婚姻制度的文章中提及离婚时财产的分割仅仅限定在一些可见的物质财富上。而在一个知识经济和无形资产已经日益重要的时代,诸如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职位、学位等无形资产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和分割,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2级法律硕士颜月婷近期阅读了刘家安老师所著的《民法物权》一书并分享了阅读体会。这本书倡导“问题意识”,致力于培养读者的民法学思维能力。作为民法学教科书,其在提供一个完整知识框架的同时,更注重于引导读者思考每一个概念范畴、每一项规则何以呈现为合适的语言表达,思考某种表达或说法到底具有何种规范意义。另外,这本教科书不仅在通篇写作中贯彻与读者交流思想的写作风格,而且在许多章节中也刻意增加了“问题”或“导入性问题”的设计,希望读者带着问题阅读,并且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答案。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教授解题之道,而是引发读者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旨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2级法律硕士白鑫雨同学近期阅读了赵廉慧教授的《信托法解释论》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并分享了这两本著作的阅读心得。在《信托法解释论》一书中,作者赵廉慧教授以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视野,向读者阐释了信托的概念、发展以及信托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信托法原理的讲述构建起信托法的知识体系,分析严谨、逻辑缜密。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作者黄仁宇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
2022级法律硕士王雁峰分享的读物是著名心理学家海特撰写的《正义之心》。该书通过有趣的事例和哲学思辨的过程,讲述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六大基础、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想法差距、宗教如何产生、政治分歧等内容,使读者理解了道德的方方面面,了解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误区,认识到即使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情感与精神体验的差异也使得人们的道德图景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样子。该书通俗易懂,阅读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道德、政治和宗教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
2021届毕业的法律硕士校友潘玮律师阅读了《饱食穷民》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该书是一本记录社会现象的书籍,作者是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全书文笔平实,以记者视角揭露了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后的众生百态。“整个日本房产的价格可以买下二十个美国”的地产“繁荣”和日本制造外销全世界的贸易盛景是日本崛起的核心标签,浮于民间的虚高物价、畸高房价所掩饰的劳工极致工作的真相,短期造富神话的宣扬引起的浮躁之风,年轻人出现多种多样的心理疾病、婚姻信仰破灭、借贷信贷消费盛极一时。对于如何正视社会经济现象,做出价值观念选择,本书可为读者带来一定的思考。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阅读书籍有助于法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研究生的进阶之路,需要我们保持阅读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心到,眼到,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