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春季学期第一次读书会
2024年2月25日晚,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13位民商法等专业的研究生举办了春季学期第1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以线上形式开展,大家依次分享了近两周阅读书目的心得体会。
首先,由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薛寅飞同学就徐昕老师的《无罪辩护》进行了主题分享。薛寅飞同学首先通过数据查询,展示了我国目前无罪判决的状况。接着总结了书中提到的冤假错案的发生原因,包括司法不公、程序违法、制度缺陷等,并对应介绍了案例,并主要通过气枪案、网购仿真枪案讨论我国“个案推动法治进步”的显著成效。通过该书中的案例,薛寅飞同学总结了一些徐老师运用的辩护思路和技巧,并分享了徐老师的演讲《细节辩护:刑事辩护的核心技巧》,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利用媒体进行辩护”和“利用媒体炒作案件”的划分标准。
2023级法学博士张静静同学近期阅读了[德]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的《法律漏洞的确定——法官在法律外续造法之前提与界限的方法论研究》和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这次主要分享了前者的阅读感悟。该书作者是拉伦茨的学生,该书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漏洞即是封闭的整体之内的不完整性,作者认为,法律漏洞是指实证法违反计划的不完整性,其功能为界定“法律外的法之发现”领域,从而区别于“依据法律的法之发现”(解释)和“违反法律的法之发现”(修正)。法律漏洞最外部的边界取决于作为整体的法秩序。漏洞确定的标准包括实证法规定本身、实证法的评价(尤其连同平等原理)以及普遍性法原则及法价值,根据不同的标准决定不同的法律漏洞类型:拒绝裁判漏洞、目的性漏洞与原则及价值漏洞。作者类型化法律漏洞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类型化,以及合适的漏洞例子,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该书非常值得法学生阅读,是一本锻炼法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读物。
2022级直博生张晶晶同学近期阅读了两本书,分别是《平台社会:互联世界中的公共价值》和《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平台社会》是一本译著,原著由何塞·范·戴克及其合作者托马斯·普尔、马丁·德·瓦尔等人合著。该书对平台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从新闻部门到城市交通,从健康部门到教育问题,平台在不断地渗入社会基础架构。平台崛起留给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是,谁应该是在平台社会中扮演公共价值维护者的角色。在作者看来,除了政府、公民以及私主体之外,超国家的组织也负有特殊的责任。第二本书对我们处理亲密关系提供了一些帮助和思考。无论是亲情、友情抑或是爱情,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逃避“进入亲密关系-处理亲密关系-结束亲密关系”这一连串的命题。也许开始一段亲密关系各有缘由,但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差异,进而化解差异。差异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故而我们不应追问“TA怎么可以这样?”,而是思考“TA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追问行动背后的价值判断,有助于我们增进理解,化解分歧。
2023级直博生曹立军同学分享了黄文博士的《科学不确定性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逻辑理性构建》的阅读心得。首先从形式上来看,这本书是一篇很精彩很标准的法学博士毕业论文,全文共七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逻辑理性、公正有效的司法审查机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作者在第三章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法律推理中的经典因果关系论拓展为INUS逻辑,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科学不确定性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中逻辑缺失的问题。但是该逻辑的引入会导致行政机关责任的加重,这就需要考虑平衡行政责任的要素。这种考虑主要体现在第四章到第六章。其中第四章是曹立军同学觉得最精彩的一章,宪法与行政法理论的味道很浓。后几章则以实务为主,用很多国内外环境法案例为我们展示了这一逻辑的应用。总的来说,黄文博士的《科学不确定性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逻辑理性构建》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司法审查在应对科学不确定性时所面临的挑战,她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李奕霏同学近期阅读了崔建远所著的《债法总论》,并对其中关于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内容进行研读。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从法律后果上来看都体现为本人因其事物被管理而取得利益的情况,故二者在实务中存在一定的区分难点,区分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一个关键要件即债务人是否意在为他人管理事务而非仅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继承罗马法的德国普通法,《苏俄民法典》都体现了“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混同的倾向,但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存在制度差异体现在债的发生根据不同,作为债的关系不同,立法目的和功能不同,故应区分对待。灵石所著写的《微水浮沉》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以铁路工人家庭关姓一家为主线,反应了时代背景下不同阶层的人物命运。语言平实,文笔流畅,对人物性格和细节的描写都特别到位。
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白鑫雨同学近期阅读了车丕照的《国际经济法研究》和郑永年的《有限全球化:世界新秩序的诞生》,并分享了这两本书的阅读心得。《国际经济法研究》一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部门国际经济法问题研究和国际经济法与中国实践研究。《有限全球化:世界新秩序的诞生》讲述了当今时间大疫未平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为了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使得全球化受到限制,呈现从之前的“超级全球化”到“有限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刘力源同学分享了王利明老师所著的《债法总则研究》的读书心得。债法总则是关于债的共通性规则,其能够有效协调合同法规则与侵权法规则的冲突。刘力源同学也从合同法规则与侵权法规则的适用问题展开了分享。如在拒不返还拾得物的场景中,应按不当得利而非按侵权处理,如此是比较公平合理的。又如在不法无因管理中,为充分保障本人的利益,减少不法无因管理行为的发生,本人既可以依据不当得利或侵权责任要求不法无因管理人返还得利或赔偿损失,也可以通过准用不法无因管理的规则来获得救济。在请求权基础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该请求权基础所保护的利益范围和证明的难易程度。
2023级法学硕士研究生罗梦瑶同学近期阅读了王泽鉴教授著写的《侵权行为》和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著名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阅读《侵权行为》一书,罗梦瑶同学主要关注该书对共同侵权行为的论述,关于共同侵权的主观要件,有观点认为包括故意和过失,另有观点认为仅包括故意,王泽鉴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种争议不过是法学解释论的争议,应根据实践具体情况予以综合考量。《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讲述了侦探波洛在豪华列车“东方快车”上的破案过程,章节为不同证人的证词,通过侦探、医生与列车长的层层剥析,最终破获真相。该书探讨了在司法不健全或司法不公之下公民的私力救济问题,以法学视角来读,亦有所裨益。
2023级法学硕士研究生谭爻同学近期阅读了韩策教授著写的《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以下简称《江督》)与刘慈欣著写的《球状闪电》。韩策教授在《江督》一书中,以太平天国后历任两江总督人选更迭的背景与原因分析为基础,映射清朝末期朝廷对东南地方势力尤其是湘系势力的忌惮,以及因此而做出的一系列政治政策与人事安排上的转变,作者切入角度新奇,给人以全新视角透视晚清的政治格局,启发颇深。《球状闪电》一书为刘慈欣著写的《三体》前传。故事中人物对于自己目标的执着追求,关于武器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思考,以生动科幻故事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往返于现实和想象之间,刘慈欣总能给读者带来更多关于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李冰玉同学近期阅读了《基督山伯爵》和臧兴东所著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研究》这两本书,并向大家分享了她的阅读体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法律规制和研究》主要讲述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限薪措施,但是高管的薪酬仍然居高不下,高管的薪酬和公司业绩关联性弱,人们高度重视薪酬不平衡问题。这本书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一系列国家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规制措施进行比较法分析,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的法律规制途径。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赵昕悦同学阅读了《法律人工智能导论》和《长安的荔枝》,并分享了阅读心得。《法律人工智能导论》分为外国法律人工智能、中国法律人工智能、法律人工智能原理和影响4编,介绍了法律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实状况和未来前景。书中还讨论了一些人工智能法律的前沿问题,比方说AI法官存在的司法伦理障碍等,内容翔实,值得阅读。《长安的荔枝》描写了清贫小官李善德是如何经历种种磨难后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故事。该书体现了小人物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也能让读者体会到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还能让人学习到官场职场之中的一些人情世故。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杨成林同学近期阅读林旭霞老师的《虚拟财产权研究(下篇)》一书,并着重介绍了侵权篇的阅读感悟。一是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明确虚拟财产是一种需要保护的权益。二是当虚拟财产权受到侵害时,受害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侵权责任的认定。由此,杨成林同学联想到了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侵权责任认定问题。例如自动驾驶可否套用“限制行为能力”制度,即划定人工智能水平划分能力水平和范围,并运用条例或规则进行家长制的追责。他认为,可以利用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的身份,处理自动驾驶责任划分的难题。一是能够处理相关的索赔,并对赔偿责任进行合理的划分。二是可以通过明晰的责任转移机制,既可以保障在社会层面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受损方提供及时的权利救济。三是保险公司作为事故的第三方,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更中立、客观。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许堤同学近期阅读了王利明著的《物权法研究(第四版)》和兰小欢著的《置身事内》。许堤重点研读了《物权法研究(第四版)》一书中的担保制度,对艺术品的质押问题进行了思考,北京市成为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城市,上海、深圳和太原等城市也试点了文化艺术品动产登记。艺术品在鉴定、估价、保管、变现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她就如此情况下如何实现艺术品质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她在《置身事内》中读到作者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相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简练客观又通俗易懂。作者在该书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权力与基本事务、财税、政府投融资等;在下篇解释这些微观机制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在每次的读书会中,同学们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启迪新知。通过每一次的交流讨论,我们不断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共同成长,迈向更宽广的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