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秋季学期第二次读书会


2023年9月24日晚,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十七位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大家依次分享了近两周阅读书目的心得体会。

2022级法学硕士刘家琦近期阅读了王利明教授的《民法总则研究》(第三版)与杨立新教授的《民法总则: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两书,并主要就“习惯法”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民法典》第10条明确制定法未有规定是适用习惯的前提,然在司法实践中如“顶盆过继”案却认定习惯确立的继承方式可优于法定继承而适用。确立习惯作为法源之一,不仅是为填补制定法的漏洞,亦是出于对民众交往、生活习惯之尊重。习惯既为特定行业、地域内一般人从事民事活动是普遍遵守,几乎可称是不成文的“契约”。因此,若从尊重意思自治角度出发,不妨赋予习惯类似于法律行为之地位,可优先于任意性规定而适用,再以公序良俗规则维护法的安定性与正义价值。

2022级直博生张晶晶分享了(美)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两书的阅读感悟。托夫勒将人类历史进展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信息革命。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风口,文明对进步的定义比以前更为宽泛,进步不再是机械化的成就,也不再是物质的衡量标准。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文明最基本的原料就是信息加上想象力,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分析当下的技术现象和法律变革,具有思维上的创新启发作用。第二本书某种意义上也证明了托夫勒关于信息和想象力作为社会进步燃料的观点。马伯庸将目光着眼于盛唐长安,在宏大的历史流动中,将河流的走向,每一次浪涛拍案,每一颗石块激荡都描摹清晰。功夫用到此处,读者方才有穿越之感,但作者同时还能够将十二时辰调整至0.00025倍速,每一刻的刀光剑影与场景切换,都能将读者的魂魄深吸一层。

2022级法律硕士白鑫雨近期阅读了梅因的《古代法》和郁达夫的《郁达夫说杭州》并分享了阅读心得。《古代法》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通过调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群、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法律制度在不同文明个体中的地位。《郁达夫说杭州》一书以散文的形式,用一种平静的笔触讲述了中国文化名城过往的日常生活,记录了我们民族上一个世纪的逝水流年。

2022级法律硕士李奕霏近期阅读了《证券法学(第四版)》(朱锦清)、《兄弟》(余华)和《失明症漫记》(若泽·萨拉马戈)。《证券法学》写作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翔实,可以作为证券法学入门读物,证券本身具有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朱锦清教授先从概念入手,按照证券发行的流程进行讲解,落脚剖析典型违法类型和民事责任。但是由于出版时间较早,2019年《证券法》部分条款修订未能在该书中体现。《兄弟》《失明症漫记》两部作品都以苦难为基调,就像萨拉马戈所说,一旦对他人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同理心应该是人类最大的美德。

2022级法律硕士刘力源分享了阅读史国政所著的《民法典担保制度适用实务全书》一书的读书心得。该书详细介绍了民法典担保制度有关的法律规定,热点问题以及案例。刘力源主要分享了书中提到的关于农村房屋抵押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属于村集体组织的村民的规定一直是解决农村房屋抵押可行性问题的难点。该书作者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以取得作为债权的“宅基地租赁权”代替作为物权的“使用权”,以达到对宅基地用益的目的。

2022级法律硕士王雁峰分享了劳伦斯·马奇、布兰达·麦克伊沃的《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一书的阅读感悟。该书围绕文献综述的六个步骤展开,形成了选择主题、文献检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综述撰写六大部分,引导读者了解掌握文献综述的各个步骤、任务、活动和概念。同时,该书的每个部分都包括不同阶段和任务,并且附有小贴士、小结概括和自测表,便于读者及时查缺补漏。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基本掌握文献综述撰写的研究技巧。

2023级法学硕士谭爻近期阅读了王轶老师的《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一书中,王轶老师深刻地论述了各种物权变动模式的优劣,阐释了我国立法最终选择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理由,他对债法与物法法律规范配置的论述也给人带来诸多启发。《万历十五年》一书以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为视角,从张居正、申时行、海瑞等万历年间历史名人的经历出发,讲述了历史浪潮中个人行为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国家命运。

2023级法学硕士王一纯近期阅读了潘维大老师的《英美侵权行为法案例解析》并分享了阅读心得。该书收录了大量英美法系侵权法案例,按照故意、过失等行为类型进行了分类,简要梳理了案件基本事实,并总结了不同法院的判决理由和结果,是一本研究英美侵权法的良好工具书。通过探究不同历史时期法院判决思路的变化发展,能够辅助理解侵权法上相关概念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规则,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对侵权法的理解。

2023级法律硕士许堤近期进行了专题阅读,研习了韩世远的《合同法总论》、王利明的《合同法》、崔建远的《合同法》中合同违约责任的相关内容,同时阅读了梁西的《梁著国际组织法》一书。合同法的专题阅读中重点研究了约定损害赔偿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之间的关系问题。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的适用应以实际发生损害为前提;而违约金条款,只要有违约行为而不论是否发生损害都要支付违约金。关于两者可否并用的问题,违约金数额小于实际损失时,可同时适用损害赔偿;但在适用约定损害赔偿的场合,本身已约定了损害赔偿,在取得赔偿额后不能再要求违约金。《梁著国际组织法》总论介绍了国际组织的法理学分析,分论重点介绍了国际联盟、联合国及典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023级法律硕士蔡海军近期阅读了王泽鉴老师的《损害赔偿》一书。损害赔偿法由“发生原因”与“法律效果”两部分组成,该书在总括介绍损害赔偿法的体系后,具体分析了“损害”概念,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双重相当因果关系这一损害归责原则,以“财产上的损害”及“非财产上的损害”为架构详细阐述了损害赔偿的方法与内容,同时就减免损害赔偿介绍了损益相抵、与有过失、损害赔偿的酬减三项制度。《民法典》关于损害赔偿的规定散见于各编,王泽鉴老师体系化地梳理了损害赔偿制度,便于读者整体把握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体系。

2023级法律硕士李冰玉阅读了王利明、葛维宝主编的《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主要就国际上有关隐私侵权的著名案件:摩纳哥公主案进行了分享。此案件历经德国法院一审、二审、德国最高法院、德国宪法法院、欧洲人权法院的五次审判,最终认定新闻媒体报刊对摩纳哥公主私人生活的报道以及照片的刊登侵犯了摩纳哥公主的隐私权。此案体现出在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博弈中,对隐私权等人格权的加强保护已经成为世界趋势。

2023级法律硕士赵昕悦阅读了(美)伯德、(美)舍温的《奥本海默传》和梁慧星老师的《民法总论》并分享了心得体会。《奥本海默传》引人深思:人们该不该为了拯救世界而冒毁灭它的风险?人们要不要为了增进自身福祉而冒自我颠覆的风险?《民法总论》书中写道原《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在《民法典》中进行了修改,体现了民法规范严谨性的不断提高和条文表述的逐渐完善。

2023级法律硕士薛寅飞阅读了彭诚信主编的《民法案例百选》并分享了读书感悟。该书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案件的事实概要、判决主旨,然后给出案例的评析要点并进行学理评析,其案例类型包括了民法总论、人格权法、物权法、债与合同、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薛寅飞同学主要分享讨论了“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适用第一案——张某某和蒋某某遗赠纠纷案(泸州遗赠案)”,本案的焦点在于:公序良俗原则能否作为案件判决依据,对于规则可能与原则相冲突而被排除适用的具体个案而言,法官应当如何论证其合理性。

2023级法律硕士王培雨分享了刘星老师的《西窗法雨》一书的读书心得。《西窗法雨》一书中作者以篇章的方式讲述了许多案例,王培雨同学主要从四个方面概括阐述了作者的中心思想:第一,西方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原因中形成的各种法律思想构建立法;第二,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多种制约和灵活运用;第三,西方的法律执业者如何去实现法律的目的;第四,让人民法对于法律保持敬畏,即守法。

2023级法律硕士孙岚莹近期阅读了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该书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家族、父权、教令权、财产权、身份权,推及到婚姻的禁忌、缔结、解除、妻子的权利义务,再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饮食、衣饰、房舍等差别,阐明了贵族特权,人的良贱、主奴之分,之后讲述巫术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最后对儒法两家思想进行了释明,得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家族主义和阶级两个特征。

2023级法律硕士杨成林分享了阅读桑本谦《法律简史》的心得体会。杨成林同学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思维在法律层面的应用路径,并通过“以牙还牙”的返还原则、市场对法律制度筛选等思维分析分享了自己对该书论述逻辑的理解。

2023级法律硕士张帆近期阅读了张嘉佳《天堂旅行团》并分享了阅读感悟。该书讲述了一个失去希望试图求死的男人,因为一个没能活下去的小女孩,最终决定好好活下去的故事,其以绝望的基调贯穿始终,在文字中可能真切的感受到情绪的力量,具有极强代入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对法律问题的研习必以深耕书籍为先,同学们可通过读书会这一平台拓展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习惯、交流阅读感悟,为法学研究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