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未来教育:北理工国际教育论坛探讨AI时代青少年关键素养
发布日期:2024-08-27 编辑: 阅读次数:

    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引领教育事业创新与发展。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优势,探讨AI时代下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教育,2024年8月26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关键素养国际教育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蒙古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非等国家的60余位中小学校长共聚北理工良乡校区,分享智慧,凝聚共识,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滢、留学生中心主任高珊、基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朱光辉及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于海侠等出席论坛。论坛由朱光辉、高珊分环节主持。

    汪滢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关键是观念和机制的转变,要重新审视未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要加强资源共享与整合,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素养导向,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关键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国际合作,秉持开放理念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于海侠在致辞中对国内外教育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介绍了房山区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方面的积极探索,鼓励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加强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促进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发展。

    此次论坛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德收、马来西亚新民国民型华文中学副校长郭强招(KOK CHANG JAU)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新翠进行3场主旨报告。三位报告人分别从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马来西亚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全球青少年教育的新思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享。

    陈德收以附属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尝试和成果,系统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培养的重点,并结合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教育的新思路。

    郭强招(KOK CHANG JAU)从扎根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了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能和应用整合进教育体系中的马来西亚模式,以所在学校在数字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介绍了马来西亚实施数字教育转型和取得的成绩。

    李新翠从价值定位、内涵解读、指标构建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青少年关键素养的思考,系统论述了培养青少年AI关键素养的重要性、基本内涵和具体指向,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关键素养的相关维度,包括意识、知识、能力、思维、社会责任等。

    10余位参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他们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更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指出,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适应智能化社会的能力,非常迫切和必要,并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关键素养”具体指向、现实问题和实践探索等内容。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为论坛做学术总结。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关键素养培育是创新培养体系的现实关照,在科技赋能的条件下,实现对传统课堂中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超越,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从意识、思维、创新、责任等方面体现独特的育人价值,是进一步创新培养体系的关键。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是更高阶段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后备军和蓄水池。

    在此次论坛上,还进行了“留学北理”生源基地的签约授牌仪式。马来西亚古晋中华第一学校(CHUNG HUA MIDDLE SCHOOL NO. 1)、蒙古智能国际学校(SMART INTERNATIONAL SCHOOL)、鹏博冠学校(PORNPIKUL PITTAYA SCHOOL)、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FOUNDATION OF AFRICAN CHINESE CULTURE)等9所中学和机构的代表分别于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中心签署了生源基地协议。汪滢、高珊等为9所学校和机构代表颁授“留学北理”生源基地牌匾。基地的签约将进一步推动北京理工大学与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与交流,为更多优秀的青少年提供留学深造的机会和平台。

    此次“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关键素养国际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相关国家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新发展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平台。北京理工大学将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共同打造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教育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