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不可多得人才,凭着踏实苦干、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国家的认可、部队的重用、领导的信任。他是中国书法艺术领域辛勤的耕耘者,徜徉自得于书法艺术的魅力宝库之中,沉醉于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用饱含哲学韵味的情感与精神的艺术符号——书法来演绎属于时代的精彩。他就是我校杰出校友汪运昌先生,一位多年潜心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遍临经典,植根传统,临摹中与古人对话,用时代眼光来审视传统、寻找个人艺术道路的书法家。
学以致用
汪运昌先生,号赏古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2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从事军事科研工作,同时酷爱书法艺术。回忆起大学时代,汪老先生感叹道,那时候条件艰苦,从河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考到北京理工大学,是当地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完全靠着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读完五年大学,没有再向家里要过钱。汪老先生在校学习勤奋,善于动脑,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讲述业余时间文艺活动时,汪老先生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当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民乐队,当时北理工民乐队表演水平非常高,在北京高校中数一数二。他兴奋而又谦逊地说他在里面也就是“滥竽充数”。正是在母校丰富的业余文艺氛围熏陶下,汪老先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也为以后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在谈到大学时代最主要的收获时,汪老先生小心翼翼地从卧室里挪出一箱子的荣誉证书。打开箱子,里面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证书、二等功勋章、三等功勋章等,很难想象一位书法家竟在国防军工领域成绩斐然。汪老先生表示,这些证书的获得离不开母校大学四年教育的前期铺垫,他非常感激母校提供的教育机会。拿着这一份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汪老深有体会地告诫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军事科研经历,大学一、二年级的理论基础课和三、四年级的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这些基础课掌握好。虽然今后工作过程中接触的项目并不一定是大学所学专业方向,但凭借扎实的基础课知识,在平时工作总有触类旁通、游刃有余的效果。
求索书法
汪运昌年轻时就打心底里喜欢中国书法,常常利用空闲时间练习,而真正与中国书法结缘是在年近花甲之时。1995年,汪老参加了刘文华、文永生等老师主持的《中国书法》杂志刊授全科班第一期,杂志社地点在北大红楼,虽是函授,但汪老常常把作业拿到那里请导师当面指点。在刊授班,从零开始,先后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张猛龙碑》、集王羲之《圣教序》、米芾《蜀素帖》、《石门颂》、《石鼓文》进行了规范系统的学习与临摹,并得到当代诸多书法大家的亲自指点。这为汪老以后的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临摹书法的过程也是几经波折、几经坎坷,骨子里一股不服输劲头的汪老渐渐地入了门,慢慢地走进书法的殿堂,悄无声息中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一笔一划中闪现古人思想的生命张力。书法没有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不会有大的突破。
初到汪老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客厅正中央墙壁上的一幅书法。汪老的夫人告诉我们,汪老几乎是天天写字从未间断过,即使生病住院时也带上自来水小楷笔,写了几十通信扎。我们透过挂在汪老客厅和书房的一件件书法作品,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苍劲有力的汉字背后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汪老挥洒笔墨、酣畅淋漓的样子。汪老却对自己的书法创作却从不满足,他不无打趣地说道:“我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现年76岁的汪老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丝毫没有暮年之气。令人感动的是,汪老听说母校将对他进行专访,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并在小区大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年之后的汪老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常常半夜或清晨临摹书法,退休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不练习书法,便感觉心里不舒服,像丢了魂似的。他感叹道,当代人包括自己在内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当他怀着虔诚的心态跨进书法艺术殿堂时,传统经典的丰富性和精彩令他震撼和陶醉,仿佛一笔一划之中都在与古人对话,清澈的思绪让灵魂得到洗礼。他以极大的热情将目光集中于魏体楷书,更是以极大的勇气投入到汉魏六朝碑刻尤其北魏墓志、造像记的精研中。在他看来北碑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范畴,既包括苍茫雄厚的龙门造像,又有空灵毓秀的元倪墓志;既有稚拙率真汝南王砖塔铭,又有严整端庄的元桢墓志。无数次的临摹书法中,他渐渐地领悟到楷书取法的精髓,汪老楷书作品逐渐走向成熟。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他的楷书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和第八届全国展。而后又潜心研习二王一脉帖学,他以王羲之《圣教序》、《十七帖》为宗,旁及米芾、赵孟頫、王铎、张瑞图诸家,取法多样,使其行草书更有清新脱俗之气,楷书多了几分灵动毓秀。
自抒胸臆
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之时,汪老先生也不忘用时代眼光来审视传统书法、寻找个人艺术道路。植根传统并不等于束缚于古人的条条框框,而是在审视传统中推陈出新。汪老一直对京剧颇为喜爱,尤其擅长京胡演奏。退休之后时间更加自由充足,汪老的这一兴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曾多次为京城名票伴奏。这对他的书法艺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行文运笔之中能更好地把握住其中细腻的节奏韵律,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美、感知美,使得书法行走之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添了些许个人色彩,以自己的生命状态达其性情, 形其哀乐。与此同时,美学意蕴与时代审美同步,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汪老先生时时刻刻关注当下的审美动态,又用尽量丰富的艺术手段,抒发胸臆,将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思想烙印在文字书法之间,体现书法独特的生命灵动,保持了书法作品的可观赏性和思想性。他的这种对美的继承和保持的旺盛而持久的创作精力、进取精神实在令人叹服。
贺母校75周年校庆汪运昌捐献书法作品
张爱萍将军词
叶剑英诗句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