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网» 专题报道» 七十五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校友风采

【翰墨铸情】文以载道,书者抒也

——北理工75周年校庆采访书法家刘少英先生


 
  他毕其一生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不断创作过程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文以载道,书者抒也。他师于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咫尺见方,书写方圆之中笔墨当随时代,线条美感与时代思想的完美结合凝练成一幅幅当代优秀作品。至今他仍辛勤耕耘在书法园地里,把墨水当鲜血去抒写艺术,用生命去延续书法生命,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他就是我校人文社科书法艺术专业杰出校友、著名书法家刘少英先生。

  刘少英先生,字撰堂、号一良、别署正阳斋主。自幼受父兄熏陶,酷爱诗词书画篆刻艺术,先后师从沈鹏、大康、刘炳森、刘艺诸先生,诗词师从赵朴初先生,国学史学请教于启功先生。1989年在我校人文社科书法艺术专业学习,后于1990年考入北大艺术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班专攻书法艺术,1994年考入香港艺术学院研究生班,1997年毕业。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获奖并被国家级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收藏,数次随国家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其作品为美、加等大使馆陈列并收藏,被加拿大政府授予文化界杰出贡献最高奖银禧勋章,被多伦多市颁发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奖。出版有《历代名言帖谱》、《刘少英诗词书法》、《古代格律一堂经》及草书规律大型工具书《草书异部同形大辞典》,被编入《当代书画家篆刻家词典》、《当代书画家鉴赏词典》、《中外名人词典》等。
 
笔墨当随于时代

  刘少英先生一直强调“笔墨当随于时代”,事实证明历朝历代的艺术家和书画家们都在艺术的殿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昔有书法大家王羲之《兰亭序》、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序帖》以及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等,现有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等,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笔墨形态,各自表现出了他们所在时代特征。书法家所需要做的是寻找自己的笔墨感觉,运用笔墨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一味模仿通过笔墨体现自己主观意识及情感,如果一味模仿古人那几个字,纯粹是书匠、画匠,谈不上是当今时代的书法家、画家。
 
  何谓笔墨?笔墨是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总结,没有笔墨就无法表现具体的书法艺术形式,包括书画家们笔下的任何书写绘画形态。而时代就是当今社会活生生的现实,人们的意识、思想、情绪、爱好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如中华民国时代、八年抗战时代、新中国的建立、以“红卫兵”为标志的文革时代,每个时期都有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就构成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刘少英认为,书法家所要做的就是将笔墨与时代现实相结合,反映当下,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刘少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其实这也是书法艺术自古至今长久不衰的真谛。
 
 
思想乃书法命脉

  谈到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刘少英脸上不禁洋溢起灿烂的笑容,说道:中国汉字从出现那天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书法也因此存在三千多年了,为了追求美感,从象形文字开始,延伸出了两支,一支是中国画,另一支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汉字和汉字书法艺术。因为汉字出现以后,由于实际需要被刻录在龟甲、牛骨上的甲骨文得以流传。而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那么多,书法作品汗牛充栋,而能存在至今的又有多少呢?其实也并不是所有人可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等大家通晓中国传统文化,精读四书五经,在传承先人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发展创新诗词书画艺术,形成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思想主张的艺术流派。后人又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吐故纳新,让书法艺术得以长久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中华书法艺术文化因此源远流长至今。如右军之前无王体,鲁公之前无颜体。他们都有突出的型体创造性和强烈的风格个性。正是这些书法革新家的伟大创造,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并使之发出灿烂的光芒。
 
  因此,一门艺术能传承下来并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去创造它,去完成艺术。刘少英认为,人存在最佳状态的时候,感觉最好的时候,才能出现最精美的作品。书画作品的生命力就是作者自己用他自身的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灵魂,激情和灵感去表现的东西,是用鲜明的时代精神去浇灌的东西,字里行间渗透着思想光辉的艺术,才能是真正的艺术,才能是传承到今天的书法。书法艺术要承载思想,承载精神,才能更加完美的体现艺术的生命力,而不是空洞的形式上的美感。
 
诗词以言吾志趣

  刘少英的艺术理念贯穿其书法艺术创作全过程,他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词作家和画家。诗、书、画从源头上说本为一体,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遵循同样的艺术思维规律,力求创造出清新自然之意境。三者齐头并进,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即在书法中窥测到国画的和谐,诗词的深刻,集三者优秀基因统一于书法之中。刘少英始终认为书法只是一种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书法线条的一时美感终究抵不过历史长河的冲洗,真正的书法大家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抒己之文意,从而有形神合一之妙境,自得其乐之快感,更有他人临摹无法企及之高度。自幼酷爱古典诗词的他,在校期间就可以一字不差地把《论语》《汉书》倒背如流,不管何时何地都会辩证地问自己一些问题,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不断完善自己。平时学习工作中每有灵感思绪,偶成小文,日积月累,著作颇丰。近期刘少英即将出版文学作品《纸上相逢》,这本书得到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肯定并亲笔题词:前有古人,后望来者。翻开来看,一种传统文化气息扑鼻而来,既有长恨当歌,寄托哀思的《痛悼赵朴初先生》诗词创作,也有冲而弥柔,淡雅清新的《荷塘雅趣图》国画作品,更有气势磅礴,势随情起的《解佩令•墨海抒怀》书法作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等打字技术日益替代手写,书法艺术在当今越来越受到冷落,对此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先生告诫我们,要勤用笔来书写东西,打字技术并不能替代传统书写,因为它有自身的象形文字魅力。多数人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了多少思考,用笔记录、书写往往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会人云亦云。

  值此母校75周年校庆之际,刘少英表示母校的辉煌与每个学子今后的人生轨迹密切相关。虽然说学校主要以理工为主,军工科研为导向,但是科学与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他们都讲究美,美对于科学与艺术具有同样重要地位。就像大江的两条支流在大地上流淌,他们最终会汇合成一条大江融入大海。所以说学校多开设一些美学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子们特别是工科生的艺术审美素养是十分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他希望母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贺母校75周年校庆刘少英捐献书法作品


  作品名称:自作诗(行草中堂)
  作品释文:
落笔纷纷去岁音,理数经典国学荫
       尘影时现铭心迹,难忘诸师塑君魂
       (忆80年代末余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书法专业,由此考入北大艺术系中国书法艺术研修班,忆去岁恩师之教诲,师席永铭感赋以德。)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