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供图:张婧 编辑:陈文婧
2024年5月7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中心和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金雯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早期现代欧洲的‘普遍语言’观念流变初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授鲍忠明主持,刘芳教授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等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17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许多“普遍语言”的理论,体现了早期现代欧洲人吸纳东方知识构建普遍知识体系的努力。金雯教授指出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支流,一种是提出先天普遍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理论,另一种是关注后天普遍语言的基准性语言。金雯教授强调18世纪的普遍语言观出现了转折,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规范性语言理论无法落实,寻找基准性语言成为普遍语言理论的主流,英语、法语和德语相继被认为是世界性的基准语言。随后,金雯教授分析了普遍语言理论给早期现代欧洲小说带来的影响,催生了像乌托邦小说和“东方小说”的新小说形式。最后金雯教授强调17和18世纪欧洲人构建普遍知识的雄心对我们不仅是启迪,也是警示。
讲座结束后,金雯教授与现场师生就《中华帝国全志》中对中国想象的转变、“世界文学”和“世界语言学”可能存在的关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本次讲座不仅讲述了早期现代欧洲的“普遍语言”理论及其在小说中的呈现,还指出了如何学习并借鉴这段历史及经验,拓宽了师生们进行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向。
主讲人简介: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首席专家。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 (2012)、《被解释的美》(2018) 和《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现代小说的兴起》(2024),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期刊编委。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和《诗人与牡蛎:威廉•库珀诗歌选》(2023)等。
(审核: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