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英文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运行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创建于2005年,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研究实体。主要从事仿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平台及传感器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本研究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3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2% . 在站博士后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100余人。本研究所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仿生技术二级学科为基础,具有仿生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博士点,设立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得两项211工程二期学科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实验室扩展提高建设、 “995”条件保障建设、“985工程一期重点学科建设、“985工程二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支持,获得国家“111计划建设创新引智基地支持。2010年底被评为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前已形成了仿人机器人、无人机动平台、排爆机器人、爬壁机器人、抛射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航天机器人等重要研究方向, 在机器人理论、设计与应用研究领域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在仿人机器人、无人机动平台、抛射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主要取得具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是仿人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抛射机器人、无传感器直流有刷电机驱动器、微小型交流伺服驱动器等。  

一、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的诞生

20051118日召开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成立及所长聘任仪式,参加会议的有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教授、校长匡镜明教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学科特区领导小组成员;机电学院及有关学院负责人;学科特区有关人员。仪式由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教授主持。由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教授宣布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成立,并宣布学科特区负责人员名单。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是我校成立的第二个学科特区,所长由黄强博士担任,教授委员会主任由黄强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任由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谈自忠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李科杰教授担任。

 

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成立暨所长聘任仪式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匡镜明教授给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黄强博士颁发聘书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是我校进行学科特区改革的试点单位。为了整合科研力量,发扬团队精神,促进优势学科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壮大,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学科特区倾斜和优惠。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仿生感知与机器人技术学科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51118日成立之时,固定在编人员有黄强教授、李科杰教授、高学山副教授、宋萍副教授、张伟民博士等五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牵头负责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李科杰为首席教授)和自主设置的仿生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黄强为首席教授);在当时全校九项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智能机器人研究所负责和参与的两个项目为:微小型系统、智能探测与控制技术,建设资金共2586万元。 学科特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在学校特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学院领导下开展建设工作,学科特区工作由所长负责、成立由学校聘任的3名教授组成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委员会,另设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二、十一五期间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目前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固定编制人员15人,其中教授2人、博导6人,其中黄强所长为北京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科杰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研究所现有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80余台,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自研究所成立以来,主要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国防重点预研等项目,研究总经费1亿余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3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已授权13项,培养研究生人190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00多人),其中博士生52人,硕士生138人。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目前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国家“111计划项目,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7年获得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国内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方向仅有的4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项目负责人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黄强教授。

    仿生、微小型无人系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也于2009年获得批准,团队带头人是黄强教授。此外,智能机器人研究所还被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授予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