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抵达香港后这样说。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之珠”正处在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身处这片土地的人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太平山下的故事”?他们怎样看待香港的发展?在采访中,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市民,还是来到香港的内地青年,都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香港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里有着太多的机会和活力”
风雨挑战,阻挡不了香港前行的脚步。
简浩贤生于香港,长于澳门,之后又在香港工作了15年。2019年,一场“修例风波”侵袭香港,在暴徒猖獗时,简浩贤和20个朋友一起去警署“撑警”,为他们送食物和饮料。“在香港处于严峻关头时站出来,是香港人的担当与勇气。”简浩贤告诉记者。
为对抗“反中乱港”势力,香港多个政团、团体在各区摆设街站及发起签名行动,力撑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当时,香港汇盛金融集团主席、香港四川社团总会执行会长阎小颖便在香港油麻地骏发花园开设街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联署,许多人在经过街站的时候会竖起大拇指。“有的士司机专门开车过来,说你们干得真好,我支持你们,这让我非常感动。”
止暴制乱,雷霆万钧。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一法安香江,身居其中者感受尤为真切。“香港正在回到正轨。”简浩贤说,国安法出台、新选举制度落地,“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这才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保障,是真正为香港好。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
在阎小颖看来,香港最大的吸引力正是“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活力。
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这一点,从内地来港的青年们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时,来自福建福州的孙楚旻遇到了自己现在的妻子。如今,香港已经成了他的家。“这里有着太多的机会和活力。”在孙楚旻看来,作为“东方之珠”、亚洲金融中心,香港有着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香港不仅有钢铁森林,还有山明水秀;不仅有流光溢彩,还有博文约礼。
目前,他就职于华为香港研究所。“华为香港研究所就坐落于香港科学园,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依山傍海,科学园为园区公司提供员工公寓。政府还提出了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规划,持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投入,也体现了政府对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决心。”
2021年底,香港连续26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据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介绍,去年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内地和海外企业总数有9049家,是历来最高的数字,其中有1457家企业利用香港作为他们的地区总部。
从新加坡硕士毕业后,福建姑娘肖文佳来到香港的一家中资企业工作,至今已近7年。她告诉记者,选择香港作为落脚地,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里的独特活力:“香港独具魅力,充满生机,给想要实现理想的人提供了很大的平台。”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香港,那就是‘机遇’。”来自浙江杭州的新“港漂”安安,已来香港学习工作5年时间。她说,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只要敢闯敢拼,这里从不缺少机会,而这也是她选择在香港发展的重要原因。
安安目前在新世界集团任职,这是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我现在是管培生,同届有18个人,除我之外都是香港本地人。在我们两年的项目里,公司规定每人至少有半年的时间要去大湾区分公司轮岗工作。”她说,公司有意创造香港青年进入内地市场的学习机会,而她身边的同事也希望对内地有更多了解。
“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之势日益强劲”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专列抵达香港的一幕,让阎小颖感触颇深。
“正是在香港修通了高铁之后,一小时生活圈才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现在从香港到深圳北只要二十几分钟,到广州南站也就四十几分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之势日益强劲。”阎小颖说。
在孙楚旻眼中,这些年来,香港最大的变化也是“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了”。“现在,内地的快捷支付、淘宝集运系统在香港逐渐完善,生活便利程度大大加强。”例如,曾经被吐槽“快递太不方便”的香港淘宝用户,如今也有了新的选择:只要在天猫购买标示有“满额包邮”的商品并购满199元,就可以选择“官方集运”,享受香港本地段免运费送货服务。
“很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内地人越来越多了。”肖文佳告诉记者,虽然这两年因为疫情内地的游客数量减少,但来香港长期工作、定居的人不减反增,“联结更加紧密了,现在走到中环,到处都可以听到熟悉的普通话。”
“95后”姑娘王婧雨曾在香港大学读书,现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工作。2021年6月22日下午,她随“时代精神耀香江”航天科学家代表团赴港交流。在香港理工大学,王婧雨作为青年航天人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参与、见证中国航天发展的故事。“我觉得航天事业、航天精神也是内地与香港联结的纽带。”王婧雨说。
事实上,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早有渊源。“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探火,我们都很荣幸参与了。”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装置,帮助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了月表采样返回任务;为天问一号任务研制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为探测器着陆火星提供了支持。目前,香港理工大学已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汇聚多领域专家加强研发,参与到祖国航天事业当中。
随着内地向香港青年展现越来越多的机会,两地青年也有了更多的渠道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打破偏见、消除疑虑。
“凡事都有一个认识、认知和认同的过程,我觉得要在国情教育等方面加强宣传,要让香港的青年人能够感受到、见识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阎小颖所在的香港四川社团总会举行了许多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亲子探亲团,让家长带着孩子回到家乡。正是要亲眼看到国家发展的一日千里,才能消除很多偏见。”
在阎小颖和同仁们的努力下,如今,香港四川社团总会已经吸收了2万名会员,其中四川青年总会有1000多名川籍青年。此外,社团还为在四川的香港青年开设了青年驿站,并在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海联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四川港澳台侨人士之家”APP。“在四川,不管是就业、就学还是住房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一个小程序上进行办理。”阎小颖说,希望能够通过青年的组织、青年的社团举办更多的活动,把内地、香港和澳门的青年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香港的未来肯定会更加璀璨”
去年夏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曾走进香港大学陆佑堂做讲座。“现场的气氛特别热烈,中场休息时,龙院士立马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追问问题,那个场景让我很受触动。之后,还有同学给龙院士写信,说他也想自制一枚小火箭。”王婧雨说。
这位同学名叫郑巧仁,是香港旅港开平商会中学的学生。讲座结束,郑巧仁意犹未尽,便给龙乐豪写了电子邮件:“尊敬的龙院士,我想用固态燃料火箭引擎,来制造一枚能够以推进方式降落的小型火箭,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什么应该留意?”
几天后,郑巧仁收到了回复:“看到你这么热爱火箭,我非常高兴……自制小火箭从原理上讲是可行的,预祝你收获好的实验结果。”白发院士的真诚回信,在一名香港学子心中埋下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
“我们去香港培桥书院的时候,校方安排的第一项日程是升国旗奏唱国歌,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王婧雨说,她还在校园里看到了一棵橡树——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访港时,在该校宝马山校区种下了一颗橡树,后来这棵树移栽到新校区,如今业已亭亭。
“香港的中小学生以前看外国人上天,总觉得航天对于他们来说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国家已经做到,航天专家们亲自来和他们交流,让青少年们再不会觉得遥远。”容启亮说。
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培养爱国爱港的新一代至关重要。在香港航空工作15年后,简浩贤前两年搬回澳门,进入澳门科技大学做继续教育工作。在他看来,此前香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今也在经历“由乱到治”的过程:中国历史列为初中独立必修科;通识教育科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和国民身份认同;2022/2023学年起,公立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香港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因为有党中央坚定的支持,我们得以安然度过。随着‘爱国者治港’得到了成功的落实,我们能看到香港的社会更加和谐安宁,法治和营商环境更加优良。我相信,很多长期困扰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也更有条件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回归祖国25年,香港同胞对祖国的认知和热爱在不断加深。面对未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充满希望。
谈到香港的未来,阎小颖用了“蓄势待发”来形容。“经历了两年多的疫情,香港的发展确实受到了一定限制,但现在香港的很多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包括法治、教育等问题都已经陆续得到了解决。随着疫情的好转,再加上有党中央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香港的未来肯定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