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参加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第四次项目推进会
9月24日,由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第四次会议在海口顺利召开。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项目负责人袁亮院士主持。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邓建军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来斌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周辉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平松参加会议,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参研单位山东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50余位研究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实验室副主任马衍坤教授带领翟少彬、李怀宾、赵敖寒等实验室科研人员一行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袁亮院士致辞
袁亮院士对参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难度极高,项目组要严格按照既定研究计划,稳步开展研究工作。希望各位专家严格把关、提出宝贵建议,指导项目的顺利开展。
中国矿业大学窦林名教授汇报了课题一(深部地层多场多相多尺度耦合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从冲击地压灾变模型、煤与瓦斯突出灾变模型、岩爆及突水灾变模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山东大学王汉鹏教授汇报了课题二(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整体结构)的研究进展,从仪器整体结构设计、动静载加载模式设计、地层多场相似材料配置等方面介绍了在仪器整体结构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中国矿业大学王恩元教授汇报了课题三(多场耦合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进展,从多系统同步监测方式设计、超声监测与成像模式设计、微电流采集系统研发、多频声波监测系统研发、光纤微纳系统设计、融合反演与再现模块研制等方面介绍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特邀专家邓建军院士、张来斌院士、周辉研究员一致肯定了项目研究人员的前期工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邓建军院士发言
邓建军院士提出,仪器研制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建议开展大量的分解性试验来支撑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形成由大量试验数据所支撑的高智能仿真软件。建议项目组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调研,重点关注轻气炮、微米CT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以进一步获取对课题研究较好的技术支持。
张来斌院士发言
张来斌院士提出,仪器研制项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项目组的前期基础很好,也有重大仪器项目(自由申请)研制的经历。三个课题的设置逻辑较为清晰,但前后课题的各个关键指标、接口等的结合工作还要进一步明晰,相关课题研究人员要及时沟通交流研究最新进展。
周辉研究员发言
周辉研究员指出,煤矿的巷道冲击地压与交通领域隧道岩爆有相似的地方,但煤矿更侧重采动影响。建议将冲击、岩爆分类,根据发生的条件和机理,来设计试验系统。岩爆的物理模拟试验难度大,体现在模型和材料、边界效应、动静载耦合等方面。建议三个课题前后多交流,明确各课题提到的各个指标,务必保持一致。
项目负责人袁亮院士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按照前期会议的要求,项目已划分为三个课题,也已经取得了成效。由于地下工程中煤、岩具有“非均质、非线性”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仪器的尺度和研制的难度都是颠覆性的“大”。大家要统一思想,紧紧围绕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不要发散,不能走弯路,不能前功尽弃,要聚焦仪器研制的核心问题。同时,项目组要把今年的活动思考深入、细致,建议10月份组织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采用“主旨报告+主题报告”的形式开展,各研究骨干要各自介绍具体的研究成果,要将各方面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拿出来进行充分的讨论。12月份进行年底总结的时候,项目依托单位要对各参研单位的财务进行检查,档案、财务要非常规范,经得起查。
撰稿:翟少彬
核稿:马衍坤